***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17年1月30日星期一

魔鬼山-綠柱石礦首探 Devil Peak Beryl Mine (一)

我把現時政府的地形圖,山徑,馬路、及舊時的山徑,和最重要的一張約半世紀前當時的衛星圖片
(此圖由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處提供)
重新混合製作出此地圖,當中我把現有小路及舊有小路混合(紫色為現時,黑色為舊時)方便尋找。圖中可見當年的礦洞,細心觀察可見分佈頗廣(相信地圖以外的位置也有礦洞,但此衛星圖片只有這範圍),雖然都是以小礦洞形式開採,但規模亦不算小。我己找到圖中約八九成的礦洞,當中約五成只塌餘下洞口(有可能是被人為埋下,因多年前該一帶土地較貧,草木不多,如在洞旁經過很容易發現,怕危險被封了),約兩成仍可走到洞內(大部分洞口都是向下發展,可能是礦洞初段的位置較快塌,也有可能是向下發展的因風化較慢,現在才幸存,看似大部分都是向下發展)另三成幾乎無跡可尋,只看到植被地形明顯不同(如一些位於現時路上的洞口肯定被埋)約不到一成未有時間找到。地圖可供各位參考,此回也尋得綠柱石,當然品質不好得去那裹,但也算不錯了。

以下只貼出部分接近路旁的礦洞,其餘待各位自去尋...
而塌得只能看到地形巾所不同的洞口就不貼出了,沒有大意思。

約半年前曾到過魔鬼山一次,但只是行山一般經過,稍作觀察,未有深探。此次做好準備工夫,初次稍為深入一探,比起馬𩣑山、針山等礦場,更是無人問津或是鮮為人知的魔鬼山---綠柱石礦。

由調景嶺地鐵站附近,走到華永行人徑入口,打算由此徑沿海邊經過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再入魔鬼山,可看沿岸風景,而根據資料我推測沿岸下方其中一處沙灘,應有一小礦洞,但此處又碰巧正進行工程,工程範圍及至灘下,沒辦法到下去,只好等工程完結才可再探。。。( 之後查到此工程為《將軍澳-藍田隧道》,完工時間預計為2021年....)


2017年1月8日星期日

淺談水晶的 -record kepper "記錄保持器" 現象

這次要說的又是水晶,圖中左下角的 Record Keeper 「記錄保持器」現象(由於根本找不到有關中文的資料,英文直譯就大概是「記錄保持器」了)




 先講解一下 Record keeper 的有關資料
(以下資料也是由網上一些外國網站尋得,以自己所知中文大概的翻譯)


通過在水晶晶體表面上觀察,靠凸起或凹陷的三角形
(即“記錄保持器”record keeper)來識別。"記錄保持器" 通常在富含礦物質的溶液流過結晶點表面上的突起時形成。這些三角形通常只在幾個晶面上發現,而在形成"記錄保持器"的地質變動發生時,這顯示了流體流動的方向。雖然在石英類礦物(水晶形態,如白水晶、煙晶、紫水晶等)的礦物中最常見,但"記錄保持器"有時也會存在於剛玉(即紅寶石和藍寶石)中。


記錄保持器也算是比較少有的現象



以下為數張外國網站的"record Keeper 記錄保持器"例子








暫時我只有一小水晶,其中也發現有此現象,以下

在此小晶面上,可見數個三角形,正是 record keeper
再放大一點,可見較明顯的三角形在晶面上
因晶體小及反光問題,頗難拍攝,捕捉到清楚看得到的三角形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

香港本地集得礦石集(二)不定期持續更新 (1月 2日終)


  • 由於在標本愈來愈多,文章也愈來愈長,所以往後也會分開多段,達到一定數量後便會開新一篇章。由此篇開始,此篇為第二章。

    •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此文章,請也看看 礦石集(一)。
      因以前未有分段的念頭,首篇礦石集的礦石數量較多。


最近找到一晶洞,此礦脈的石英普遍較大,而較多特別晶體,是另一類型的石英脈。可惜來得太遲,相信風化時間己很長,部分晶面光澤己消失,或輕白化,也難免有些損傷,黃泥也幾乎與晶體「融合」,很難清理。
此石英結晶由主要兩大晶體構成,有小晶體生在表面不同位置。

而此石也包含了一種新得知的水晶類型-自我癒合水晶(self-healed quartz)
可到另一篇文章看,有介紹有關此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