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顯示包含「東涌至大澳」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東涌至大澳」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

東涌至大澳-千景海岸半綑 《綑邊鱟殻灣至深屈灣(鬼神壁、沙螺灣/䃟石灣/深屈灣)》順探石墨礦點

此行由東涌往大澳,主要記錄未曾記錄的沙螺灣至深屈灣之綑邊路段,不再走在早前已記的紅粉海岸等(可在右方東涌至大澳標籤處查看)。半綑千景海岸、順探於深屈北面海岸的石墨礦點。因我未曾到訪故曾參考網上資料,但只見一兩篇山友前人的相關記事,似乎都是由大澳方向往東涌走--即此行我所走的逆向。路途上難位不算多,比預期簡單...風景方面沙螺灣一帶略佳、而於深屈北岸之其一景點「鬼神壁」確實形似。在沙螺灣地區中,走經數處被工程破壞的海灣令人遺憾。沙螺灣綑往䃟石灣難位2處、䃟石灣綑往深屈灣3處。總括來講險位數量少,大部分手腳位足夠,難度普遍不大。即使最險者(鬼神壁)雖手腳位較少但亦足夠,只要小心慢走即可。見在難位途中仍可有空閒可作拍攝,可想而知難度確實不會太高、故難度在2.75星(5最高)。

當日潮位較低(<1m),但據走訪後可得知即使水位較高時(1m~2m),潮位相差的難度差距亦無何差別。是日烈日當空,天氣炎熱(天文台亦指今年7月異常炎熱、平均氣温為有記錄以來7月份最高)實在走得為之幸苦...走了約6小時,行速較慢(因要觀察礦點及拍攝)皮膚亦被輕微曬傷,特別是後頸處。

路線:東涌灣-東澳古道-[綑邊:鱟殼灣-沙螺灣-䃟石灣-深屈灣]-東澳古道-大澳 (路線圖在文末)

鬼神壁 綑邊
位於千景海岸的「鬼神壁」
沙螺灣
沙螺灣西北面、橋下的沙灘
望向機場
沙螺灣
沙螺灣西面附近、被大橋橋躉攔截形成的小湖

在深屈北岸的石墨礦點處方面:到訪後發現沒有明顯的工作遺跡,也沒有如紅粉石處的勘探礦洞、有較多不能肯定的勘探作業痕跡。在尋礦方面,只見一細有結晶的可觀幼石英脈、極多幼褐鐵礦質的夾層,其餘極多普通岩脈,皆無可觀之礦藏。總括來說此路段幾乎沒有礦藏、故無可觀之礦點。因礦點幾乎沒有,故此行的遊記性質較重。

如果天氣較涼、或不帶備尋礦工具,應可走得較輕鬆。

2019年4月29日星期一

東涌至大澳--半綑《綑邊-紅粉海岸[夜]、鱟殼灣至沙螺灣(鱟殼灣石英礦場、紅粉石石墨礦場、䃟石灣礦點小補充)》{異象水晶、石榴石等..}

此行由東涌起步,大致沿岸走東澳古道往大澳,到達大澳時已是夜晚剛約8時,是冷清靜寂的大澳。計算總路程來說,此行約一半的路桯亦是綑邊走(紅粉海岸、鱟殼灣至沙螺灣)。因時間已不足,故未有時間對沙螺灣至深屈灣的一段作綑邊、東涌灣處的一小段亦未有綑。在此鱟殼灣前半段及東澳古道不再重複作詳細的記錄(早前的《東涌古道-東涌至大澳/粉紅海岸記》《沙螺灣鎢礦場初探-記(礦場建築、深溝開採區)/岸邊短綑 {鱟殼灣至䃟頭碼頭}》已記)。因單次行程中連續對多個礦點的探尋、及意外的發現令時間超出預算,最後一小段的紅粉海岸便在夜中綑邊。天黑不是問題,只是潮汐水漲令後末段中最後一小節的難度大幅提高(只因我避免濕腳)...

紅粉海岸處的落日
「紅粉海岸」配上「紅粉夕陽」,簡直絕配。
此行的難度(不計算叢內的探尋)在1.75星,但要注意此為水漲時(大概海平面基準水位 2m+時)的難度,當退潮水位較低時難度會下降。路途較長、綑邊路段中除了少量高低差較高的位置(腰部或更高)較少需用到兩手輔助。

現在既是晚上,又非假日,店鋪幾乎都無營業,街上行人一隻手可數畢。我想這才是「真實」的大澳。

大嶼山-鱟殼灣石英礦場--探記/小資料

此小篇為鱟殼灣石英礦場探記,附有小量的資料考究(歷史航空照片、地形圖)。由於缺乏資料,我只盡可能的推測最有可能的事實。

『東涌至大澳--半綑《綑邊-紅粉海岸[夜]、鱟殼灣至沙螺灣(鱟殼灣石英礦場、紅粉石石墨礦場、䃟石灣礦點補充)》』篇中走過鱟殼灣後,在沙螺灣氣象站附近取小路往北面岸邊方向走探。

此行先在海岸處作小探,後再到叢中作略探。此處可尋得的礦物有石英及一些氧化錳礦物,但品質較一般:水晶的尺寸較大、數量亦較多,但淨度不高。氧化錳礦物則有皮殼、萄葡狀等,也有微量含異象綠泥石包裹物的水晶。以上的礦物以我所見數量仍有十分多,我只取走了一兩小件作記錄,對於一些同好來說或許是一不錯的礦點。這碎石堆既是已開採出數十年的岩塊,品質肯定是不會太好。

資料方面:
由於只有前人所作的一句描述(見下沙螺灣礦場資料篇中抽取),缺乏資料、如沒有開採年份資料等...只能從建築物及航空照片中顯示的地形實景、地形圖中推測大致的年份。見下(只能找到部分年份的相關資料)


#石英的採礦許可證(牌照)被授予用於鱟殼灣的一個區域,但沒有該石英礦的出產數據記錄。鱟殼灣的石英在海灣西側從一個大(最寬處約30米寬)的非礦化石英脈開採。




1968年的地形圖中,見有一屬臨時結構的建築物出現,這很可能是礦場的建築。
從建築左側的凹坑地形,可以推測石英脈的走向(約為西北至東南),大致貫通此小圓岬角
此位置亦正正符合標示點所在

2018年12月3日星期一

沙螺灣鎢礦場初探-記(礦場建築、深溝開採區)/岸邊短綑 {鱟殼灣至䃟頭碼頭}


此篇為沙螺灣鎢礦場的初探記,資料方面可另外到由專業研究香港歷史的組織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的-沙螺灣鎢礦場資料-篇章。

保存最為完整的一間礦場建築(已確認為礦場辨公室)

一些礦場設備遺骸

鱟殼灣附近沿岸的「海豚石」

沙螺灣鎢礦場屬小規模開採,現時礦場一帶的植被生長十分茂密。

路線方面,由昂坪至彌勒山轉向站(往昂坪棧道/360救援徑的路口處)的路段為正規山徑,一般遊人亦能輕鬆走。而由彌勒山轉向站(昂坪棧道/360救援徑路口處)至䃟頭的小路亦有行山隊曾走經,有足夠引路帶,看來最近亦無人走過,灌木林稍密,但亦不難走,沒有任何位置需用到手輔助。及後至由礦場建築附近的山頭下往䃟頭的路段亦與其他小路一樣無何難度。總括來說除了礦場區域的探尋外,其他路段均無何難度(若以5星為難度指標最高標準,不包括礦場區域的探尋,此程可有1.5星)

但

在探礦場的路線方面,由礦場建築附近的山頭路口處開始,如往北面或西面探尋,在到達礦場辨公室處後,由於該處
灌木林極之茂密,已無任何路徑,故需硬闖於茂密的叢亂藤橫枝中穿插,行進十分緩慢,但我亦盡力探尋了附近一帶的礦場作業遺跡。



在礦場一帶(無需闖林前)尋得了數座礦場的建築遺址、設備殘骸等。有一保存十分完整的礦場建築(已確認為礦場辨公室,見另一新補充資料篇章)於一山頭上。因只有自已獨自一人,安全問題我沒有內探。沿過亦見數處處礦場作業群,及少量礦洞。

由於植被過於茂密,沒有尋得任何礦標。

此處十分難以探索,難以走到深處探尋。礦物的探尋也將難以進行,長遠亦不會再到此探。

另外在尾程順道在約鱟殼灣到䃟頭碼頭之間的海岸小綑,小探岸邊的岩石。另外有另一篇相關路線小記,由東涌往大澳(及粉紅海岸),可在右方標籤「東涌至大澳」處查看

=============================================================================

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

東涌古道-東涌至大澳/粉紅海岸記(石榴石、磁鐵礦、假象褐鐵礦)

參考由行山網-集礦者2-所提供,探石榴石、磁鐵礦及假象褐鐵礦的礦點。

我在舊時亦曾在郊遊時走過一次東涌古道到大澳,故此行的路途都曾走過,除了粉紅海岸。當時還對礦物仍未有大興趣,故此行將作為這個網誌開啟後的身份的第一次探尋,順道記錄下行程...

粉紅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