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顯示包含「蓮花山/上塘鎢礦場」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蓮花山/上塘鎢礦場」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資料 (小補充)(二)


再貼出小量有關蓮花山/上塘鎢礦場的資料。內容亦為英文,故在此我再遂字打出翻譯為中文。


#Old oblique photograph of disturbance of the terrain associated with prospecting at Lin Fa Shan c. 1920. Numerous adits, excavations and spoil heaps are clearly evident on steeply sloping terrain. Many of the adits and spoil heaps are located at the head of steep drainage lines. (Geological Survey of Hong Kong Collection P97.529.)



*昔日蓮花山斜坡上礦場相關勘探作業對地形造成擾動的照片 c.1920. 在陡峭傾斜的地形上,無數的礦洞(adits),挖掘和棄土堆(礦渣)都十分明顯。 許多礦洞(adits)和礦渣位於陡峭引水道的頂部。 (土木工程拓展署 P97.529。)


fig.9
#Example in 1963 of prospecting and mining activities at Lin Fa Shan. There is evidence of numerous small excavations and adits (rectangular black tones), sluice ponds and spoil (light tones). The scale is indicative only. (Aerial photograph 1963, 3900’, Y09234.)



*1963年蓮花山勘探和採礦活動的例子。 有證據表明有許多小型掘挖和礦洞(adits)(方形黑色調),及水閘池和棄土(礦渣)(淺色調)。 比例僅供參考。 (航空照片1963,3900',Y09234。)


見上圖 fig.9 位置、攝於蓮花山


根據座標,得出上圖位置為蓮花山發射站南方位置的山坡。亦代表上圖中上方山頂位置的建築即為蓮花山發射站。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資料 (小補充)

最近在尋找資料時,查閱《HongKong Landscapes》一書後 ,發現其中有小量有關蓮花山/上塘鎢礦場的資料,故在此作小補充貼上。內容亦為英文,故在此我再遂字打出翻譯為中文。

fig.1

fig.1:
在20世紀50年代,於大㰖郊野公園內的蓮花山(lotus flower hill)一帶地區,在黑色的礦物-黑鎢礦(wolframite)-被發現後牽起了一場採礦熱潮。 該地區被稱為「黑金山」(Black Gold Hill)。黑鎢礦含有鎢,這是一種有價值的金屬元素,可用於強化其他金屬。 為了尋找「屬於」他們的財富,成千上萬的利益相關者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挖出了約1000個勘探性質的礦洞(adit 小型隧道)。 當時,該地區的植被以草原為主,並被採礦活動所產生的礦渣留下「疤痕」(下圖)。 今天該地區的植被已基本恢復,林地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地區,已掩蓋回那千瘡百孔的景觀。


附圖下藍字(右):
部分隱藏的遺棄礦洞入口常見於蓮花山地區。 它們可能有一定危險,但這令人回憶起在昔日過去的日子裡,那些數以千計的礦工的作業。

#在探礦場篇章中,我只「大膽」推測「可能最多有約300個洞口亦不足為奇」,但原來已誇張得足有1000個之多(於1km^2的範圍內),看來我的推測還是過於「保守」...


fig.2(1963年蓮花山一帶的航拍圖)
fig.2:
見1963年1月的航拍於3,900英尺(1,188米)的高度拍攝,展示了曾經被採礦作業礦洞覆蓋的蓮花山。 入口標示為黑色小標記(黑色箭頭)。 在洞口坡下側的灰色標記(灰色箭頭)則顯示了隨著採礦的進行而拋出的碎礦渣。 注意西部(左)的高密度採礦地區。 現時,該地區植被生長茂密,難以再找到的洞口。


此書有200多頁,雖此書主要講述地質/岩石方面的資訊、但亦附有不少其他範籌的知識(如左頁的樹木種頪、還有動植物等),值得一看。


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記(一)「牛寮-田夫仔山-河背水塘」


此篇為蓮花山/上塘鎢礦場-淺探記。由於我分開了數次到探,故我將淺探記相似的路線整合簡化為兩篇,分別是此篇(一)主要路線為「牛尞-田夫仔山-河背水塘」及另一篇 (二)主要路線為「白石橋-蓮花山-上塘」。還有就是是由專業歷史研究組織-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礦場的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資料 篇章。

田夫仔山火瞭望台
礦場範圍外--田夫仔一帶開採礦洞遺跡

其礦場範圍包括蓮花山、白石橋附近、上塘一帶及田夫仔一帶。(田夫仔山一帶的礦洞由行山網網友-集礦者2-提供資料,其討論網頁在此-香港容易採集礦石標本的地方(一)

蓮花山鎢礦場與其他礦場相比我認為規模不算太大但亦不小,故可算是中等規模 ...範圍較為廣闊。就資料篇所述,礦場的承包商並未有遵從規例而曾在許可的區域外採礦,加上數量極多的非法採礦十分活躍,故除了主礦洞群(蓮花山與上塘之間的山谷)外,無法分辨其他的礦洞是否為正規礦場或是非法採礦的作業遺跡。

也由於以上的原因,包括foxhole在內礦洞分佈的範圍極廣,於山坡山頭上成千瘡百孔的景象,部分的
礦洞可顯眼見於路旁。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記(二)「蓮花山-上塘-荃錦坳」

此篇為蓮花山/上塘鎢礦場-淺探記。由於我分開了數次到探,故我將淺探記相似的路線整合簡化為兩篇,分別是此篇 (二)主要路線為「白石橋-蓮花山-上塘」及另一篇(一)主要路線為「牛尞-田夫仔山-河背水塘」。還有就是是由專業歷史研究組織-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礦場的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  篇章 。


主礦洞處
主礦洞外的礦渣坡
山竹過後的「重災區」


其礦場範圍包括蓮花山、白石橋附近、上塘一帶及田夫仔一帶。(田夫仔山一帶的礦洞由行山網網友-集礦者2-提供資料,其討論網頁在此-香港容易採集礦石標本的地方(一)

蓮花山鎢礦場與其他礦場相比我認為規模不算太大但亦不小,故可算是中等規模 ...範圍較為廣闊。就資料篇所述,礦場的承包商並未有遵從規例而曾在許可的區域外採礦,加上數量極多的非法採礦十分活躍,故除了主礦洞群(蓮花山與上塘之間的山谷)外,無法分辨其他的礦洞是否為正規礦場或是非法採礦的作業遺跡。

也由於以上的原因,包括foxhole在內礦洞分佈的範圍極廣,於山坡山頭上成千瘡百孔的景象,部分的
礦洞可顯眼見於路旁。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資料

**此篇內容並不完全正確,為有待重制,需補充或有錯處的篇章,將於2021年起重新發佈**

此篇由專業歷史研究組織-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有關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資料的篇章,此篇章的內容依然十分詳盡。

我亦進行了一些顯淺的考察,有興趣者可到另外兩篇新文章分別是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記(一)「牛寮-田夫仔山-河背水塘」及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記(二)「蓮花山-上塘-荃錦坳」  查看

以下為經我翻譯的文章,希望大家細閱,也可了解更多背後有關的歷史。


------------------------------------------------------------------------------------------------------------------------------------

Tymon Mellor曾在2014年11月首次發布蓮花山礦場的原文。此為重寫版,是他建議的更完整修訂版本。

Tymon Mellor:蓮花山礦場位於大帽山郊野公園的偏遠地區,位於蓮花山陡峭的西面山坡,於廢棄的上塘村上方。 淺層採掘覆蓋著周圍的山坡,這顯示了過去對鎢的天然礦石(Wolframite)的勘探搜索。 除了獲得許可的採礦工作外,也有成千上萬的礦工進行了非法作業,直到政府以強硬態度結束了小規模的採礦工作,而礦石價格的下降最後使得礦山變得無利可圖(un-economic)。

本文討論了蓮花山廢棄的礦場運作。 自1957年關閉以來,這些工作點非常危險,包括無支撐的隧道及直井,也沒有任何維護工作; 不應進入工作點。




蓮花山是大帽山脈中的一座小山,主要由花崗岩(granite)組成,天然的岩石中有許多含礦的交叉石英脈,當中包括有黑鎢礦。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於朝鮮戰爭(韓戰)的需要,及美國政府儲備礦石的舉動,造成了國際上鎢的短缺。 這導致礦產價格大幅上漲,使得礦石開採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隨著需求枯竭,價格在十年末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