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輯錄自有關國內礦物晶體的國內文章(光明日報)(經刪減過)。
- 礦物的魅力
- 礦物晶體的收藏市場
我國幅員廣闊,蘊藏著無數的稀礦奇石,大量的精美礦物標本在國際市場上“艷壓群芳”,成為國外礦物收藏愛好者和貿易商們的追捧對象。我國最早名揚海外的礦物晶體有湖南錫礦山的輝銻礦晶簇、湖南石門礦的雄黃雌黃組合和湘西鳳凰、貴州萬山一帶的矛頭辰砂雙晶。這些世界頂級礦物晶體在國際上叱吒風雲,在國內卻幾乎無人問津,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我國的大部分礦物精品遠銷海外,國內雖有一些石頭市場,但大部分是“觀賞石”或“奇石”。大致來說,國人的收藏理念還處在感性階段,更注重石頭的外表形態和內部圖案及其所暗示的歷史、文化或政治上的含意;而西方人則更注重嚴格的科學依據和市場標準,通過了解石頭和礦晶的固有特性及市場需求,來準確評估其價值,是一項更理性的收藏活動。
當前國際賞石收藏主要以礦物晶體、化石為主,礦物晶體是國際收藏經銷量最大的觀賞石之一。 目前,國際上有數以千萬計的人熱衷於礦物晶體收藏,而我國雖然有300萬之眾的賞石者,從事礦晶收藏的卻寥寥無幾。
我國國民在科學基礎和受教育程度上的相對落後,是影響礦物晶體在中國收藏市場打不開局面的重要原因。 “國內在教育培養計劃上把地學狹隘化了。地學應該包括地理、地質、古生物等諸多學科,而中國內地的課程設置卻只有地理。”這就造成了絕大多數人不了解礦物晶體、認識不到礦物晶體價值的局面。我國雖然不乏優質礦物晶體,但因為國內市場沒有形成,或者說不成熟,95%以上的礦物晶體都轉到國外市場去了,希望政府能夠給予礦物晶體行業以足夠的重視。
我:
「以上一部分文章也解讀了國內人們對礦物冷淡的間接原因...國外與國內的石頭市場內容差異極大,國內以“觀賞石”或“奇石”為主,更注重石頭的外表形態和內部圖案及其所暗示的歷史、文化或政治上的含意。再看看我們香港,起碼九成的礦物店鋪,都是賣已打磨的碎石、己打磨的串串圓珠手鏈、零零碎碎的礦物碎件、或是傳統的玉石類,除了什麼聚寶盆(瑪腦晶洞)、紫/白水晶簇的普通礦晶外,很少有一些是以晶簇/伴生集合體/單晶的立體礦標。而大部分這些都只是為了風水、身體健康、什麼運氣、辟邪、充電之類,在我眼中看來欺詐的成份更多...大部分人也只把礦物當作一種招運之類的風水工具。。。也許這就是國內的傳統風氣吧。也有少部分不是為鬼神之論,而是純綷喜歡一些漂亮飾物,但通常也是己經過加工的礦物(除了玉這類極少晶體產狀,而打磨後更能表現出其美麗的礦物有保留),並不重視礦物的完整及天然性,貨品中有保留天然外觀的礦物,寥寥可數...。在國內,奇石、景石、玉石類,應是主要的礦物收藏市場,而國內對比國外的「玩礦晶」人數,真是天差又別,在香港這小城市更是少得慘淡。
- 礦石的價值定位
“殘缺不是美”,礦物晶體的完整性對於其價值評定是至關重要的。商業中常說“殘貨半價”,礦晶市場上尤為如此,再稀少、再精美的礦晶,一旦晶體破損也會價值大跌。
“大自然的藝術品”,基於此,礦物晶體的美學價值是其優劣評定的重要標準,可通過其顏色、光澤、造型、透明度和清潔度的佳劣來評價。一般來說,在同類礦物中顏色越艷麗、光澤越強烈、透明度越高的晶體價值越高。
“出奇制勝”,礦物晶體在長期的成形過程中,由於地質條件和結晶環境的差別,有可能出現晶體間孿生、畸形和變異的情況,造成連晶、聚晶等非常態晶體。這些不同一般的晶體正如郵票收藏界的錯票、殘票一樣,因為其獨一無二而增添不少附加價。另外顏色、光澤、透明度異常的礦物晶體也會為礦物晶體增加很大的價值。
“珠聯璧合”,所有的上乘礦物晶體,都應該帶母岩,以顯示其原始的生長狀態
我:
「此段說明了一些更進階的礦物價值定位,還有一些條件如產地等...。我想,一般不了解礦物或少接觸礦物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以上的指標...事實上這些定位並不是純粹為金錢而定,而是真正反映了礦物的每一點獨特,從未看過這些定位的我,自己腦裹不知為何也默認地是以這些條件作集得礦標的價值定位,一直以此作為判定尋得礦石的指標。我相信其他集礦者,應該也一樣。我曾見過香港一間店鋪,賣一顆約大姆指大的煙晶,重點是由脈狀晶牙中分離出來的碎石,根部位置根本不算是天然的晶柱,品質也一般,而且這種短晶簇極常見,居然定價起過100元、這碎下的一顆就一百元,那店鋪也太好賺了。(即只有頂部晶面,晶柱還未生長的板狀晶簇)但仍有多人意慾購買,到底是那店主蓄意謀利,或是他也是被騙,就不得而知了。在香港以我所知,晶石在大部人眼中都是一些稀罕物,如這些人能稍為了解多一點有關知識,應可改變一些人的看法,至少知道礦晶並不是什麼稀少的東西。香港還是有很多種類的礦石可尋的,除了某些少數在特定的特殊環境才會產生的如金剛石(鑽石)、火山玻璃、煤等...外,多種礦石幾乎都有,只是含量少..」
我都好有興趣去尋礦石或化石,你寫的都很精采呀
回覆刪除感謝閣下之留言勉勵。化石方面我暫時還未曾正式地在香港探尋過,只在一些沉積岩地區見過,也沒有採集。相比之下個人來說是比較喜好礦物...但或許在久遠的未來有時間也會在到訪一些化岩產地時順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