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18年12月17日星期一

南丫島-鹿洲灣-岸邊小探-記(孔雀石、黃銅礦、黃鐵礦、赤鐵礦等)

在前人所作的資料篇中,見提到在南丫島鹿洲灣處有一礦脈,帶有數種礦物。其中重點希望探尋的為孔雀石(malachite),另外在該礦脈中見還有應是矽孔雀石(chrysocollla)的藍色皮殼狀礦物。該礦脈並不明顯,而礦脈雖帶有上述數種礦物,但礦物佔礦脈中的成份含量少。另外礦脈中見還有微量的未明礦物,但難以辨別為何礦物。

也在附近的沿岸稍探,見有小量針鐵礦及褐鐵礦。還有一些小型岩脈(如石英脈)但無何特別之處,還有很多應是氧化錳見於岩石的節理、裂縫上...

故此行到南丫島一探,乘渡輪到榕樹灣起行,往鹿洲灣東北方探。

另外此行是首次沿用前人所作的礦物報告作探尋,結果亦確實存在該礦點,與資料所提及一致...

榕樹灣碼頭處


「南丫風采發電站」


鹿洲灣沿岸某處小海灘

該礦脈其中一處,帶有矽孔雀石(chrysocolla)、黃銅礦(chalcopyrite)、黃鐵礦(pyrite)等



只摘錄有關段句

2018年12月14日星期五

沙螺灣鎢礦場資料-小補充(礦場辨公室位置考究)

在最近查閱資料時,留意到原來有提到沙螺灣鎢礦場的辨公室位置,以下。


只摘錄相關段句

(Ruxton,1958) 廢棄的礦場辦公室(0907 1616)及位於其南面140米的加工設施遺址,位於沙螺灣村以東約1公里處。 辦公室以南500米處有大量的棄土(礦渣)和地面採礦作業(089 157),坑溝向西延伸500米長。 1954年至1961年期間,沙螺灣礦藏的採礦許可證生效,雖Ruxton(1957)認為礦山活動不多。 航空照片顯示,礦場建築物於1963年在使用中(或被佔用),但所有活動皆於1973年之前停止。


在沙螺灣鎢礦場的探記篇中,有關尋得的那棟保存完整的建築,我曾提到
這應是礦場辨公室,至今已有約70年之遠,比起其他已塌的建築,此建築仍能保存完整,而比起其他建築的材質明顯不同,為精品建材。建築的面積亦算大,有數個窗戶。
看來推測是正確的,由以上資料可以肯定此建築確實就是沙螺灣鎢礦場的辨公室,見下



如「廢棄的礦場辦公室(0907 1616)位於沙螺灣村以東約1公里處」及「辦公室以南500米處有大量的棄土(礦渣)和地面採礦作業(089 157)」,符合資料所述。


根據資料中座標(0907,1616),所指正是該保存完整的建築
再引用資料篇中的航空照片(紅線經我添加修改過),礦場辨公室的位置
另外見此礦場圖,沙螺灣後山的鎢礦場位置



「礦物勘探壕溝,南大嶼山(1963)」


另外,在另一篇資料中找到一幅「攝於大嶼山南部」的圖片,看到「Lantau」大嶼山及「trenches」壕溝二字,本以為可能是沙螺灣礦場的作業(沙螺灣鎢礦有深壕溝採礦作業)。但再看描述,卻是位於大嶼山南部,故最有可能為上方礦場圖中的「Fe」磁鐵礦(Magnetite)/赤鐵礦(Haematite) 早期勘探作業(Former prospect)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資料 (小補充)(二)


再貼出小量有關蓮花山/上塘鎢礦場的資料。內容亦為英文,故在此我再遂字打出翻譯為中文。


#Old oblique photograph of disturbance of the terrain associated with prospecting at Lin Fa Shan c. 1920. Numerous adits, excavations and spoil heaps are clearly evident on steeply sloping terrain. Many of the adits and spoil heaps are located at the head of steep drainage lines. (Geological Survey of Hong Kong Collection P97.529.)



*昔日蓮花山斜坡上礦場相關勘探作業對地形造成擾動的照片 c.1920. 在陡峭傾斜的地形上,無數的礦洞(adits),挖掘和棄土堆(礦渣)都十分明顯。 許多礦洞(adits)和礦渣位於陡峭引水道的頂部。 (土木工程拓展署 P97.529。)


fig.9
#Example in 1963 of prospecting and mining activities at Lin Fa Shan. There is evidence of numerous small excavations and adits (rectangular black tones), sluice ponds and spoil (light tones). The scale is indicative only. (Aerial photograph 1963, 3900’, Y09234.)



*1963年蓮花山勘探和採礦活動的例子。 有證據表明有許多小型掘挖和礦洞(adits)(方形黑色調),及水閘池和棄土(礦渣)(淺色調)。 比例僅供參考。 (航空照片1963,3900',Y09234。)


見上圖 fig.9 位置、攝於蓮花山


根據座標,得出上圖位置為蓮花山發射站南方位置的山坡。亦代表上圖中上方山頂位置的建築即為蓮花山發射站。




蓮花山/上塘鎢礦場資料 (小補充)

最近在尋找資料時,查閱《HongKong Landscapes》一書後 ,發現其中有小量有關蓮花山/上塘鎢礦場的資料,故在此作小補充貼上。內容亦為英文,故在此我再遂字打出翻譯為中文。

fig.1

fig.1:
在20世紀50年代,於大㰖郊野公園內的蓮花山(lotus flower hill)一帶地區,在黑色的礦物-黑鎢礦(wolframite)-被發現後牽起了一場採礦熱潮。 該地區被稱為「黑金山」(Black Gold Hill)。黑鎢礦含有鎢,這是一種有價值的金屬元素,可用於強化其他金屬。 為了尋找「屬於」他們的財富,成千上萬的利益相關者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挖出了約1000個勘探性質的礦洞(adit 小型隧道)。 當時,該地區的植被以草原為主,並被採礦活動所產生的礦渣留下「疤痕」(下圖)。 今天該地區的植被已基本恢復,林地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地區,已掩蓋回那千瘡百孔的景觀。


附圖下藍字(右):
部分隱藏的遺棄礦洞入口常見於蓮花山地區。 它們可能有一定危險,但這令人回憶起在昔日過去的日子裡,那些數以千計的礦工的作業。

#在探礦場篇章中,我只「大膽」推測「可能最多有約300個洞口亦不足為奇」,但原來已誇張得足有1000個之多(於1km^2的範圍內),看來我的推測還是過於「保守」...


fig.2(1963年蓮花山一帶的航拍圖)
fig.2:
見1963年1月的航拍於3,900英尺(1,188米)的高度拍攝,展示了曾經被採礦作業礦洞覆蓋的蓮花山。 入口標示為黑色小標記(黑色箭頭)。 在洞口坡下側的灰色標記(灰色箭頭)則顯示了隨著採礦的進行而拋出的碎礦渣。 注意西部(左)的高密度採礦地區。 現時,該地區植被生長茂密,難以再找到的洞口。


此書有200多頁,雖此書主要講述地質/岩石方面的資訊、但亦附有不少其他範籌的知識(如左頁的樹木種頪、還有動植物等),值得一看。


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資料(正式)(二)【位置考究、礦物資訊】

自約一年前完成了魔鬼山綠柱石礦場-南面礦洞群的探尋...我一直打算開始探尋魔鬼山的北面的可能礦場位置,至最近才開始起行再到魔鬼山的北面-照鏡環山一帶探尋...並搜尋有關資料。現在已整理好正式的資料可發佈...我把資料分開了兩篇,這篇(二)【位置考究、礦物資訊】,是由我自己所作的礦場資料、位置考究等的篇章。這次我把自己在網上能找到的資料,整合成一篇小文章...分別為一些礦場的礦物資料及位置考究...


另外有兩篇相關篇章分別是:
另外可在網頁右手面的「魔鬼山綠柱石礦場」標籤查看更多有關魔鬼山的礦場資訊
------------------------------------------------------------------------------------------------------------------------------------
  • 礦場位置考究
先說礦場的位置考究,我在資料中找到了魔鬼山礦場的標示位置,分別有三點

地圖中的礦點及其他的石礦場等,可見還包括當時的鑽石山、茶果嶺、安達臣道(大上托)等石礦場

2018年12月3日星期一

沙螺灣鎢礦場初探-記(礦場建築、深溝開採區)/岸邊短綑 {鱟殼灣至䃟頭碼頭}


此篇為沙螺灣鎢礦場的初探記,資料方面可另外到由專業研究香港歷史的組織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的-沙螺灣鎢礦場資料-篇章。

保存最為完整的一間礦場建築(已確認為礦場辨公室)

一些礦場設備遺骸

鱟殼灣附近沿岸的「海豚石」

沙螺灣鎢礦場屬小規模開採,現時礦場一帶的植被生長十分茂密。

路線方面,由昂坪至彌勒山轉向站(往昂坪棧道/360救援徑的路口處)的路段為正規山徑,一般遊人亦能輕鬆走。而由彌勒山轉向站(昂坪棧道/360救援徑路口處)至䃟頭的小路亦有行山隊曾走經,有足夠引路帶,看來最近亦無人走過,灌木林稍密,但亦不難走,沒有任何位置需用到手輔助。及後至由礦場建築附近的山頭下往䃟頭的路段亦與其他小路一樣無何難度。總括來說除了礦場區域的探尋外,其他路段均無何難度(若以5星為難度指標最高標準,不包括礦場區域的探尋,此程可有1.5星)

但

在探礦場的路線方面,由礦場建築附近的山頭路口處開始,如往北面或西面探尋,在到達礦場辨公室處後,由於該處
灌木林極之茂密,已無任何路徑,故需硬闖於茂密的叢亂藤橫枝中穿插,行進十分緩慢,但我亦盡力探尋了附近一帶的礦場作業遺跡。



在礦場一帶(無需闖林前)尋得了數座礦場的建築遺址、設備殘骸等。有一保存十分完整的礦場建築(已確認為礦場辨公室,見另一新補充資料篇章)於一山頭上。因只有自已獨自一人,安全問題我沒有內探。沿過亦見數處處礦場作業群,及少量礦洞。

由於植被過於茂密,沒有尋得任何礦標。

此處十分難以探索,難以走到深處探尋。礦物的探尋也將難以進行,長遠亦不會再到此探。

另外在尾程順道在約鱟殼灣到䃟頭碼頭之間的海岸小綑,小探岸邊的岩石。另外有另一篇相關路線小記,由東涌往大澳(及粉紅海岸),可在右方標籤「東涌至大澳」處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