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19年11月5日星期二

暫緩

除了此數月間的天氣方面(蚊蟲等)較不宜探尋外,有關現時的政治活動—不論是心情上的影響、還是實際上的影響(如交通等),都令尋礦進度暫緩...故此回再次暫緩,尋礦方面更新又再暫停了一段時間...(此留言來得有點遲),在最近不久的未來可能會再有更新。

2019年8月12日星期一

難度定義

一直未有說明一下有關此小站的難度定義...一般遊人要注意此站難度的大小...並非故意提高這些難度的指標水平,只是大部分路線確實是比起一般山徑難。故此小站中的難度以自訂的標準來評估...

5星為最高、1星為最低。除了地形危險度(險峻程度)、路途長度(體力),最主要是以以下兩項難度指標作淮。
-------------------------------------------------------------------------------------------------------

在是否需要「手足並用」方面的難度

踏腳點是重中之重。需否用手,除非實是在極斜、或是長苔蘚而完全平滑的面,否則那怕只有一小處的些微突出,踏腳點亦可足以支撐身驅、穩定地走向下一步。這也是為何此我對「崎嶇」處的難度評分基本上佔比甚小。但當高底差較高時(大概高於大腿時)要走當然不得不用手了,這有違人體構造。絕大部分難度都是加在高低差大,且沒有任何丁點踏腳點、無法以步行的方式上走或下走的位置(換於之即必需用手)

在植被的茂密程度方面的難度

一般來說,即使兩旁植被再茂密,只要路徑上沒有植物礙擋,便是難度最低的密度水平。
然後就是,兩旁的植物或旁枝偶爾叉出阻擋路徑的,難度會稍高於前者。
再者是,兩旁的植物已生長茂盛、幾乎掩蓋路徑的水平,但仍可輕易撥開。
最後是植物已在「路徑」上生長,難以通過的茂密叢林。
完全沒有路徑、而有着前者茂密水平(且高度必需高於身上)的叢林則當然是最為困難的。

以上述的難度指標來看,例子如:
以「大路」的行山路線(官方)來說,蚺蛇尖一般被評為4-5星,但是若以此站的指標(如上述)來評估,側大概是1.5星。蚺蛇尖路徑上的植被基本上沒有,故此指標上的難度基本上沒有添加。蚺蛇尖浮山碎石多,但斜度不算斜,踏腳點亦極多。也沒有高低差大得會即時下墮的險峻位置。但由於路程的上落高低差大,而無何遮掩,在體力上的難度反而是佔得最多。

體力長度:1星+險峻程度:.25+手足並用程度:.25星=難度1.5

最後,天氣當然亦是一個稍影響難度的因素,天氣千變萬化,當然無法加入難度中評估,這就靠當日由各位自行評估。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

東涌至大澳-千景海岸半綑 《綑邊鱟殻灣至深屈灣(鬼神壁、沙螺灣/䃟石灣/深屈灣)》順探石墨礦點

此行由東涌往大澳,主要記錄未曾記錄的沙螺灣至深屈灣之綑邊路段,不再走在早前已記的紅粉海岸等(可在右方東涌至大澳標籤處查看)。半綑千景海岸、順探於深屈北面海岸的石墨礦點。因我未曾到訪故曾參考網上資料,但只見一兩篇山友前人的相關記事,似乎都是由大澳方向往東涌走--即此行我所走的逆向。路途上難位不算多,比預期簡單...風景方面沙螺灣一帶略佳、而於深屈北岸之其一景點「鬼神壁」確實形似。在沙螺灣地區中,走經數處被工程破壞的海灣令人遺憾。沙螺灣綑往䃟石灣難位2處、䃟石灣綑往深屈灣3處。總括來講險位數量少,大部分手腳位足夠,難度普遍不大。即使最險者(鬼神壁)雖手腳位較少但亦足夠,只要小心慢走即可。見在難位途中仍可有空閒可作拍攝,可想而知難度確實不會太高、故難度在2.75星(5最高)。

當日潮位較低(<1m),但據走訪後可得知即使水位較高時(1m~2m),潮位相差的難度差距亦無何差別。是日烈日當空,天氣炎熱(天文台亦指今年7月異常炎熱、平均氣温為有記錄以來7月份最高)實在走得為之幸苦...走了約6小時,行速較慢(因要觀察礦點及拍攝)皮膚亦被輕微曬傷,特別是後頸處。

路線:東涌灣-東澳古道-[綑邊:鱟殼灣-沙螺灣-䃟石灣-深屈灣]-東澳古道-大澳 (路線圖在文末)

鬼神壁 綑邊
位於千景海岸的「鬼神壁」
沙螺灣
沙螺灣西北面、橋下的沙灘
望向機場
沙螺灣
沙螺灣西面附近、被大橋橋躉攔截形成的小湖

在深屈北岸的石墨礦點處方面:到訪後發現沒有明顯的工作遺跡,也沒有如紅粉石處的勘探礦洞、有較多不能肯定的勘探作業痕跡。在尋礦方面,只見一細有結晶的可觀幼石英脈、極多幼褐鐵礦質的夾層,其餘極多普通岩脈,皆無可觀之礦藏。總括來說此路段幾乎沒有礦藏、故無可觀之礦點。因礦點幾乎沒有,故此行的遊記性質較重。

如果天氣較涼、或不帶備尋礦工具,應可走得較輕鬆。

2019年7月7日星期日

香港本地集得礦石集(十三)不定期更新 (7月7日完)


  • 所尋得之礦石每達到一定數量後,便會開新一篇章,此為第十三篇。
  •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此文章,也可看看以前的礦石集(一、二...)
    • 由於組頁上大部分的圖片都經過壓縮大小,點按圖片可查可原圖更清晰
      另外如果可以,把螢幕調至最亮可以看到更好的礦標圖片(此小站以深色作背景圖片也是為了減低對眼睛的傷害...淺色背景實在是看得不太舒服)
綠柱石香港礦石
綠柱石(海藍寶石品種)var. aquamarine
魔鬼山
目前除於2017年所採的與白雲母共生的晶洞標本外,綜合上來說品質最好的一件(寸尺、顏色、光澤、破損等)但並非晶洞的完美結晶產狀。
晶體原為嵌於石英中,需小心除去表面石英。即使已相當細微小心,也不幸把一小段曾斷裂(左)而需經過小黏合。
此處要尋得良好的綠柱石標本頗難得...魔鬼山篇也提過此礦點的綠柱石絕大部分已被風化變得更脆弱及被氧化物污染。
其品質在本地礦物來說已是十分難得,但當然無法與國際上的相比
水晶簇伴生白雲母(主要為晶模覆蓋)、黃玉、褐鐵礦等未知氧化物 (quartz cluster with muscovite/topaz/limonite etc.)
目前尋得的水晶簇中,綜合品質最好的一件。
寸尺(晶體長度及大小)平均,若以晶簇整體尺寸來說則為第二大(於早期礦石集中有更大者,但該件晶體短小、也無伴生礦物,整體品質不及此件)


板狀黑鎢礦晶體於石英中(wolframite crystal in quartz)
魔鬼山
在魔鬼山地區來說目前尋得最大的完整黑鎢礦晶體,頗難得。
早前也提到黑鎢礦的數量在魔鬼山地區極少、而大部分黑鎢礦經長年風化後已變得脆弱。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直井A&B(礦物、地圖)/墳場至調景嶺略記

此篇為主要講記錄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的礦洞中,在數個直井中最大的兩個直井洞,Shaft A&B。在另篇也提到既然現在已被遊人張揚開(詳見另一新篇)也順道來公開此二洞的內觀。此洞已在約2年前,探尋南面礦洞群時作探(當時我曾提到洞口旁有可用的小樹可用於下降),此二洞只在路旁不遠的淺叢位置中,但因我擔心該處較危險不宜過於公開故未曾有「公開」的念頭...如今已到此地步,決定現將把此二洞的小資訊「公開」。以下內容皆位於水泥路旁不遠處(數十米內)的淺叢中,故基本上任何人也可輕易到達以下洞口處。

下降中途回望上方洞口
(其實此二直井A&B處橫向被採空的礦脈工作面,稱為stope或更適合)
除了叢林深處的非垂直開採式礦洞外,此二礦洞應是此礦場在直井洞中數一數二大的主要礦洞。此二直井實際上可當作是同一個礦洞,兩洞在最底層相連。暫稱二洞口分別為Shaft A及B。近北的為shaft A、近南的為shaft B。 B比A細少得多。基本上A是此洞的主體(主要部分),整個洞由地平面計起往下可分作3層。而我把此二洞粗略分作兩部分以較好分辨:ShaftB包括L2.3-L3 、ShaftA包括L1-L1.2-L2 。(拍攝了一段短片網址在文末位置)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3d圖
ShaftA&B 3d plan(1)
第二版
我會把此二洞分作兩部分比較好分辨:ShaftB包括L2.3-L3 、ShaftA包括L1-L1.2-L2

礦藏中,綠柱石更多集中在A處、黑鎢礦則稍較集中在B處(兩者在A&B洞中皆可見只是數量的多與少),其他礦物如輝鉬礦及黃玉亦有微量。若要說此礦場的重點礦物--綠柱石的洞外及洞內比重,我會說是4:6--洞外4成:洞內6成。就我探尋所見,綠柱石的品質方面洞內的會比較好,但除此二洞外其他的數十個礦洞,當中至少數個亦有品質較好的綠柱石蘊藏,此二洞並非唯一的礦點...另外由2年前起直至現時為止,以我所見洞外的綠柱石碎礦數量仍有不少,故即使不到洞內仍可尋得綠柱石。絕大部黑鎢礦及綠柱石在風化多年下亦變得十分脆弱(本來也頗易碎)、或已為氧化鐵物質嚴重染污,取下標本時可能要相當小心/品質未必會相當好...數量原本已不多的礦藏在這些多重「限制」下會變得更難,故雖細心尋礦才可尋得良好的標本。這數次作了詳細的探尋觀察,在隱藏的位置尋得了不少綠柱石標本、及一些水晶簇等,品質十分不錯。

魔鬼山南面礦洞群之狀況(2019)/其他礦場相關資料等雜項補充(航空照片、礦物等)

在5月中,閒回到魔鬼山稍走趟,怎料見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的南面礦洞群處面目全非…
附近部份的破壞例子
鄰近被移除的植被、歌去的樹木例子、直井B中被取出的鐵皮、虛線所示區域原為一片叢林
當日

走在在南面的石屎路時,發覺路右旁突然多出了一條十分明顯的路胚,而這路正是通往就在路旁不遠淺叢中的兩個較大直井處的方向。我打算走入一看究竟,但愈走愈見不妥,路愈來愈寬闊,再前走一看前方竟是一片無植被而開揚的泥地...當時我心想實在奇怪,我已探尋過這一帶數十次,從來沒有一處開揚平整的大泥地,難度我真的漏探了?不可能。再前走,看見兩個曝露在日光下的直井,我才意識到這裹正是昔日的一處叢林,但已被完全破壞改變了...這裹植被本來頗濃密,為一片叢林,現在植被全被移除砍走而成一片泥地,樹木切口整齊,地上的矮叢小樹全數消失。現兩個直井明顯易見,原本堵着兩個直井的物件,分別;電油筒(原是墳場的垃圾筒)被打扁至十多米深的洞底、數塊鐵皮被取出放到一旁。在洞底還多出了數個新鮮的膠製飲料瓶,其中一些可能是這些人的遺物。另外附近有數個洞旁也有類似情況;洞旁植被被除去而洞口變得明顯(包括資料中曾提及的「在淺叢中洞內洞壁有凹位,可能曾有活動裝置的小淺洞」)。但以上情況都只見於離水泥路不遠的淺叢區中,叢深處未有受影響。

若曾在植被移除前到訪過現場,現時再到訪後定會感受到大震憾感。想想在這數年間也到訪約60次多,故環境的被破壞改變,對我來說實在感到頗為感觸...

Shaft A 中的電油筒(原堵着直井)被打扁至洞底

礦場漸為人知-

(最近的香港某政治事件風波,我想各位作為一位香港人也有目共睹...在此平台我不談政治,但這件事確實對我也造成了不少影響...一段時間都未有理會尋礦此事,在此不再多講...)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輪,多出了不少有關礦場的網站文章。也發現一些原本鮮為人知的礦場,在近年續漸廣為人知。例子如梧桐寨鉛礦場、沙螺灣鎢礦場(Trackhikers 彌勒山、散頭村--另外以我所知至少有數組組織或隊伍曾在後來探訪)、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等...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是其中一個較「重點」漸廣為人知的礦場,除了坊間不知何者把該處植被破壞(這裹不再多講見另篇),連較知名的「明報」報章,也在副到寫了一小篇有關魔礦的文章(魔鬼一山多用 罕見多重廢墟) ,報章其中還包括一位稱之「廢墟達人」的探洞者。

很有可能而明顯地...這些網站的出現愈增,大概都因我所作的小篇的過於公開。我想在未來此處曾記錄的礦場都將變得廣為人知...雖說這些外方新作成的網站文章都不曾會引用我此小網站的來源...但看來還是有小眾人會來稍查看我這網站。對於一些不為人知的「秘點(對於一般人來說)」漸變得公開開揚,不知為何有些憂愁感。也許有些人不把探尋經歷作一記錄分享,便是因為這原因,我現在大概也開始了解及體會到這種感覺...頗為矛盾。

戰用地道在魔鬼山地區為數只佔極少(數個)。我在以前已提及過,不計算被埋的(總數超過約80個)現時仍可見的礦洞數量超過30個(於魔鬼山地區(魔南及魔北))。若計算照鏡環山及魔鬼山的總礦洞數,原本數量約超150個。至於礦洞及戰用地道,這對一般人來說確實是難以分辨,但事實兩者並無重疊而區分明確,至少在魔南區域中並沒有任何戰用地洞.....

2019年4月29日星期一

東涌至大澳--半綑《綑邊-紅粉海岸[夜]、鱟殼灣至沙螺灣(鱟殼灣石英礦場、紅粉石石墨礦場、䃟石灣礦點小補充)》{異象水晶、石榴石等..}

此行由東涌起步,大致沿岸走東澳古道往大澳,到達大澳時已是夜晚剛約8時,是冷清靜寂的大澳。計算總路程來說,此行約一半的路桯亦是綑邊走(紅粉海岸、鱟殼灣至沙螺灣)。因時間已不足,故未有時間對沙螺灣至深屈灣的一段作綑邊、東涌灣處的一小段亦未有綑。在此鱟殼灣前半段及東澳古道不再重複作詳細的記錄(早前的《東涌古道-東涌至大澳/粉紅海岸記》《沙螺灣鎢礦場初探-記(礦場建築、深溝開採區)/岸邊短綑 {鱟殼灣至䃟頭碼頭}》已記)。因單次行程中連續對多個礦點的探尋、及意外的發現令時間超出預算,最後一小段的紅粉海岸便在夜中綑邊。天黑不是問題,只是潮汐水漲令後末段中最後一小節的難度大幅提高(只因我避免濕腳)...

紅粉海岸處的落日
「紅粉海岸」配上「紅粉夕陽」,簡直絕配。
此行的難度(不計算叢內的探尋)在1.75星,但要注意此為水漲時(大概海平面基準水位 2m+時)的難度,當退潮水位較低時難度會下降。路途較長、綑邊路段中除了少量高低差較高的位置(腰部或更高)較少需用到兩手輔助。

現在既是晚上,又非假日,店鋪幾乎都無營業,街上行人一隻手可數畢。我想這才是「真實」的大澳。

大嶼山-鱟殼灣石英礦場--探記/小資料

此小篇為鱟殼灣石英礦場探記,附有小量的資料考究(歷史航空照片、地形圖)。由於缺乏資料,我只盡可能的推測最有可能的事實。

『東涌至大澳--半綑《綑邊-紅粉海岸[夜]、鱟殼灣至沙螺灣(鱟殼灣石英礦場、紅粉石石墨礦場、䃟石灣礦點補充)》』篇中走過鱟殼灣後,在沙螺灣氣象站附近取小路往北面岸邊方向走探。

此行先在海岸處作小探,後再到叢中作略探。此處可尋得的礦物有石英及一些氧化錳礦物,但品質較一般:水晶的尺寸較大、數量亦較多,但淨度不高。氧化錳礦物則有皮殼、萄葡狀等,也有微量含異象綠泥石包裹物的水晶。以上的礦物以我所見數量仍有十分多,我只取走了一兩小件作記錄,對於一些同好來說或許是一不錯的礦點。這碎石堆既是已開採出數十年的岩塊,品質肯定是不會太好。

資料方面:
由於只有前人所作的一句描述(見下沙螺灣礦場資料篇中抽取),缺乏資料、如沒有開採年份資料等...只能從建築物及航空照片中顯示的地形實景、地形圖中推測大致的年份。見下(只能找到部分年份的相關資料)


#石英的採礦許可證(牌照)被授予用於鱟殼灣的一個區域,但沒有該石英礦的出產數據記錄。鱟殼灣的石英在海灣西側從一個大(最寬處約30米寬)的非礦化石英脈開採。




1968年的地形圖中,見有一屬臨時結構的建築物出現,這很可能是礦場的建築。
從建築左側的凹坑地形,可以推測石英脈的走向(約為西北至東南),大致貫通此小圓岬角
此位置亦正正符合標示點所在

石墨礦場𣾀集篇資料

**此篇內容並不完全正確,為有待重制,需補充或有錯處的篇章,將於2021年起重新發佈**

此篇由專業歷史研究組織-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有關香港石墨礦場資料的篇章。(但根據手頭上有的數幅礦產圖所示,除了文中有提及的數個石墨開礦點外,其餘應該還有數個石墨礦點,相信是因沒有找到這些礦點的詳細資料故文中未有提及。)

另我已到訪了其中部分石墨礦場,暫時只有以下相關記事:(未來會續探)

《米埔担竿洲石墨礦場小記》
《東涌至大澳--半綑《綑邊-紅粉海岸[夜]、鱟殼灣至沙螺灣(鱟殼灣石英礦場、紅粉石石墨礦場、䃟石灣礦點補充)》(大嶼山大澳紅粉石石墨礦記)》

以下為經我翻譯的文章,希望大家細閱,也可了解更多背後有關的歷史


=============================================================================
Tymon Mellor:
在太平洋戰爭(ww2)結束後,全球上石墨的價格隨著鋼鐵需求的下降到達頂峰。 石墨礦於大磨刀成功開採後,數探礦牌照亦續發出,以便在5,60年代期間於新界各地勘探石墨。 勘探需要一筆低額的資金投資,這筆資金對鑒定勘探的發現、及開發礦山所需的投資是重要的,若不重視這筆資金、結果可能將導致公司破產。

如礦務部中記錄,石墨礦場的位置,及勘探位置見下圖所示。 探討的三個地區包括; 大嶼山、新界西北及西貢。



米埔担竿洲石墨礦場小記

此篇為米埔担竿洲石墨礦場記

在數年前網友集礦者已在其網站提及米埔担竿洲石墨的相關小資訊...我在約2年前曾到訪,但未曾作記錄...故此行將作一小記錄。另外資料方面,組織也在最近發佈了有關石墨礦場的較詳細資料《 石墨礦場𣾀集篇資料 》,可了解更多當中的小歷史...

担竿洲附近的漁塘
担竿洲簡單易去,可乘九巴76k在米埔站下車走約20分鐘便可到達中心處。全程為水泥大馬路、無任何斜路、路程短,沿大馬路走即可。該處有「世界自然基金會米埔遊客中心」,一個生態保育導賞之類的組織,故平日也會有不少遊人到訪參觀(唯附近部分禁區需許可才可參觀)。也有不少攝影愛好者到來拍攝這裏品種或數量特別豐富的雀鳥、小湖魚塘風景。

(含)石墨片岩露頭
只要一摸上手立刻就會被粉灰污染

香港本地集得礦石集(十二)不定期更新 (4月28日最新)


  • 所尋得之礦石每達到一定數量後,便會開新一篇章,此為第十二篇。
  •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此文章,也可看看以前的礦石集(一、二...)
    • 由於組頁上大部分的圖片都經過壓縮大小,點按圖片可查可原圖更清晰
中型 蝕刻/干涉水晶簇(Etched/Growth Interference\Inhibited Quartz),伴生方鉛礦(galena)、綠泥石(chlorite)
川龍
石英中方鉛礦(galena)伴生閃鋅礦(sphalerite)綠泥石(chlorite)
川龍
綠泥石異象水晶(chlorite inclusions panthom/chlorite coating quartz)
暗綠色綠泥石見於水晶內(異象包裹體)、黃褐色綠泥石則見於水晶表面成被膜
另外左方的較大扁平反光位為自我修復水晶面(self-healed)
皮殼狀的矽孔雀石及孔雀石伴生黃銅礦、閃鋅礦--01
稍放大
見白鉛礦/硫酸鉛礦晶體產於褐鐵礦/針鐵礦(應還有微量我未能辨識的其他氧化物)上
白鉛礦及硫酸鉛礦是(一般來說)方鉛礦的次生礦物(如孔雀石為銅礦的次生礦物般)
但兩者成份不相同,分別為與碳酸及硫酸的進行化學反應的產物,一般會先轉化成硫酸鉛礦,後再轉化成白鉛礦

2019年4月14日星期日

林村梧桐寨鉛礦場--雞公坑記

此篇為梧桐寨鉛礦場--雞公坑記,另外相關的篇章還有數小篇,包括如礦場資料篇,可在右方標籤處查看...

雞公坑在舊時未對礦物有興趣時曾到遊一次,故得知澗旁有數礦洞,未曾內探。此行再臨,由梧桐寨起步經萬德苑處入澗雞公坑,至~450m高度離澗,上走回到梧桐寨往大帽大的路口處。雞公坑難度在2.25。澗長一般,需手輔助的位置數量一般,險位幾乎沒有。但此澗大部分澗段略陰森,有「原始森林」之風味、澗途頗多荊棘樹藤,稍不留神即被鈎傷(特別是懸空垂下的),沿途小瀑無數。此澗可粗略分為三段:首1/3為相對開闊稍緩的一般澗段、中2/3為植被茂盛的「原始風味」段,路程較長,坡度一般而較開闊、尾3/3稍收窄,為坡度稍急的澗段,尾聲又再轉闊,植被明顯變疏。此行不打算濕身沾水,故將避開不踏至所有水流之處。

雞公坑主瀑
上源澗旁其一洞口

林村梧桐寨鉛礦場--梧桐石澗/鉛鋅礦(小總結篇)

此篇為梧桐寨鉛礦場--梧桐石澗/鉛鋅礦(小總結篇),另外相關的篇章還有數小篇,包括如礦場資料篇,可在右方標籤處查看...

玉女瀑前澗段旁的淺洞
坡上二淺洞

方鉛礦、閃鋅礦、孔雀石等礦脈
自約兩年前由行山網網友集礦者兄知會而作探尋的螢石礦點後起,在約兩年間為探尋林村梧桐寨鉛礦場,已到訪梧桐寨20多次(時間主要是用於對礦物的採集及探尋,礦洞相當易尋),計算昔日舊時郊遊到訪的20多次總共也曾到訪了接近50次...經過這段頗長時間的探尋後已可作一小總結:

水極清徹,若是夏日我定入浸其中

Google+關閉小記錄



  • Google+關閉方面
Google+已決定在4月頭關閉,而我正是使用Google+的身份來運行此小網站。在約上年7,8月開始,因打算開始採集更多元化的礦物(詳見下方-心得小言-)打算走訪更多礦點而開始增加了小量對同好謂之「有用」的篇章。此舉期間逐漸開始有更多同好「追蹤」本站,在約半年的時間裏,追蹤者由3、4位增加了至最終--現在時所見22位,在此感謝同好的關注,但奈何Google+的下場已決

...個人認為Google+的版面簡潔流暢,操作舒適...很適合如我這種作小記事的使用者作記...它的下架確實是一遺憾。

2019年3月15日星期五

川龍-鉛鋅礦藏點(方鉛礦、閃鋅礦、異象水晶等...)


見前人所作:


#(上半段見甲龍鉛鋅礦的篇章) Nau(1977)注意到於川龍附近有類似的鉛鋅礦藏。

其實左下方礦脈中的灰色部分便是方鉛礦,只是風化磨蝕等令表面已失去光澤及其形狀(續見下)
新鮮的方鉛礦有強金屬光澤,但放置在大氣下會漸氧化,顏色轉暗(表面化學作用產生薄膜)及光澤減弱
也見方鉛礦的三組完全解理(立方)

事實上,根據40多年前的資料來尋礦,這與重新「探尋」新礦脈的分別不大...40年間的環境變化已相當大,資料的描述亦相當簡短直白-「川龍附近」-無任何詳細位置描述。故我不確定最後我尋得的這些鉛鋅礦點,是否就是資料中所述之...但我在附近探尋亦發現了數條類近的礦脈(主要見綠泥石),故相信這就是該礦點所在的礦脈群。此行在大曹石澗,及近川龍一帶探尋,終在河道旁尋得這類型的礦脈群。共尋得約10條礦脈,有厚有薄(最厚約5cm),重點探尋礦物[方鉛礦與閃鋅礦]的含量總括來說相當少。其中值得注意、較可觀的(含較多礦物)礦脈只有3條...而另一意外是在附近發現含綠泥石異象的礦脈,有少量不錯的標本。見下文...


道芬雙晶律(Dauphine law twin)淺介

此短篇為道芬雙晶律(Dauphine law twin)的淺介,所有資料由網上摘錄。個人認為若以「複製--貼上」為了填充內容的話,這無何大意義。故有興趣者可自行到網上再搜尋更深入的資料,此只翻譯足夠理解此定律的部分內容。



#道芬雙晶律的晶體慣性:水晶端角上有一個非常顯眼的菱形面。




(只翻譯較顯淺的部分)
#在道芬雙晶律中,只有向右旋轉或只有向左旋轉的石英結構才能稱之為道芬雙晶律。 單個個體彼此圍繞c軸旋轉60°。 在道芬律雙晶律中,r和z菱面體無法被區分,因此道芬律雙晶經常表現出假六角形的晶體慣性。





(只翻譯較顯淺的部分)
#道芬雙晶律和巴西律雙晶亦很常見。 大多數晶體,即使在形態學上(表面外觀上)未能判別屬此二雙晶律,但其實也包含微小的雙晶相關特徵。 此二類型雙晶皆可以在單晶中找到。






例子
#右旋道芬律雙晶,x面的三角形發育十分理想。 來自瑞士格勞賓登州Val Giuv。



最近於川龍集得的標本亦含道芬雙晶律現象,故起此小篇:

Right-handed Dauphiné law twin(道芬雙晶定律 {右旋} )水晶
此水晶本來不打算帶走,但在現場發現有此較特殊現象後終選擇帶走
其實還有其他一些尋得的水晶含此定律,但暫時未有時間找回
同上,見紅線表示的相鄰右旋面,即為道芬相晶律的特徵



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

甲龍鉛鋅礦-甲龍石澗-記/小資料

甲龍的鉛鋅礦在資料中亦偶有聽聞,目前已知有兩個礦洞屬此甲龍鉛鋅礦,皆明顯易見於甲龍石澗旁,洞淺,最深處亦只有十米多。可能仍有礦洞於叢中(暫未有時間及進一步的興趣作深探)。另外資料中未曾提及此礦的性質,不能確定是勘探或是已開採(雖看起來較似是勘探)...故我只稱其為甲龍鉛鋅礦,不外加文字為「礦場」或「礦洞」。(早前網友集礦者兄亦曾於其網站【香港容易採集礦石標本的地方】略貼出此礦點相關)

甲龍石澗

其中只有兩三步較淺的礦洞

桃坑峒-小記(假象螢石、水晶、假象黃鐵礦等)

桃坑峒就在大欖水塘東南側旁上,早年在郊遊時曾遊經多次,但舊時對礦物的興趣亦未起,至今此行閑遊,發現假象螢石、水晶、假象黃鐵礦、褐鐵礦等...但尺寸較小而量不多、水晶的品質亦不佳...

此行由深井附近起步,經桃坑峒往大欖涌水塘小走一趟



桃坑峒附近,望馬灣、大嶼山方向
天氣不太好,霧多

香港本地集得礦石集(十一)不定期更新 (2月11日終)



  • 所尋得之礦石每達到一定數量後,便會開新一篇章,此為第十篇。
  •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此文章,也可看看以前的礦石集(一、二...)
    • 由於組頁上貼上的圖片都經過壓縮大小,點按圖片可查可原圖更清晰
包含干涉水晶(Growth Interference/Inhibited Quartz)--01、自癒現象(self-healing)、異象(phantom)等的水晶簇,頗難得
其中一個角度的晶面有著一層白砂晶
含孔雀石(malachite)、黃銅礦(pyrite)、黃鐵礦(chalcopyrite)、赤鐵礦(hematite)的標本--01
南丫島

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採集標本-略記

此記只是簡單略為記錄下如何鑿下標本的過程(如梧桐寨處的過程),與各位一同分享過程樂趣...

標本的晶洞採探小過程
在找到此一小洞孔後,根據礦脈走向推測、並以工具磨划岩石表面/輕敲石表面,按聲音及震動感可得知內裏有一不會太大的晶洞,故沿上述平鑿位置開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