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龍石澗 |
| 其中只有兩三步較淺的礦洞 |
見前人所作報告中,提及甲龍處礦物的一段文字:
#Peng(1978)在甲龍地區報告了與陽起石(actinolite)伴生、包含方鉛礦(galena)和閃鋅礦(sphalerite)的裂隙礦脈, 它們大概共生於熱液交代蝕變的剪切帶中。
甲龍石澗在早年曾遊經5次,舊時對礦物未有興趣時只知該洞穴為礦洞(戰用地道不可能出現在此等位置)...此行由荃錦坳經甲龍古道中途入澗下降往甲龍、往雷公田終。此行只走甲龍石澗中,甲龍古道以北至甲龍村橋之間的部分(不經-甲龍古道以南至荃錦公路之上源、及甲龍林徑引水道入口至甲龍村橋的一小段下源)此澗的難度在1.5 ,只為極少量位置(高低差稍大而不險峻的)需以手輔助。
也因以往曾到過該礦洞內望,得知其中較大的礦洞進入兩步便有一深水坑阻隔前路,所見右方仍有路可走,故此行帶備裝備走過了水坑續探內路。然而,通道只再往前走數步,再向左一轉數步便為盡頭。現時洞內盡頭有十餘隻蝙蝠棲息...及地上的厚類泥沼層、實在無法對礦物作出觀察或是採樣...另外洞內的生物除了蝙蝠,還見空鳥巢、洞穴蜘蛛、常見的灶馬、蝌蚪(蛙)等...
=============================================================================
| 荃錦坳起步 |
| 這裹有一單獨的疑似礦洞,但附近百米亦不見有其他有可能的相關開採跡象 較大可能為軍事用途的foxholes(手頭上有一張錦公路旁、軍事訓練用foxhole的歷史航空照片) |
| 正往甲龍古道 |
| 走進甲龍古道後,開始沿石塊步道下降至山谷中 |
| 很快已到第一個會走經的澗位(甲龍石澗上源的其一分支) |
| 小水潭 |
| 離開澗位續前走 |
| 山徑沿着左方的溪流(剛才的分支的中游)而行 |
| 可望到上村方向的大刀屻 |
| 已到第二個澗位,此為甲龍石澗的主澗支,也將由此開始入澗往甲龍 |
| 已入澗,見首個小矮瀑 大部分人走澗都會選擇溯澗(往上走),畢竟易上難落...我選由上往下走是因不想消耗太多體力 |
| 會續見數個連潭 |
| 回望 |
| 澗旁見一大車轆--誰知道它經歷過什麼而到來此地 |
| 到一大潭,左方有分支 |
| 回望 |
| 清水 |
| 潭較淺,水質不錯 |
| 後到此狹窄如絲的澗位,下前方又一瀑 |
| 此處已是此段澗中的最險之處,亦十分安全,無何難度 |
| 現時冬天若濕了身並不太好,故此行我也避開了所有水流流經之處 回望 |
| 第一個礦洞(淺洞)在此,相當明顯易見 (在此先完成走澗的小記,兩個礦洞內的探尋皆放在文未) |
| 就在澗側 |
| 續下降 |
| 回望 |
| 在附近也有一似是已塌的礦洞 |
| 青果榕 |
| 續前走 |
| 第二個礦洞(有水坑的)亦在第一個礦洞前的不遠 (亦是在此先完成走澗的小記,兩個礦洞的探尋皆放在文未) |
| 在一旁可以看到被草叢遮蓋的小疊石平台遺址,應為此礦之遺物 |
| 如上 |
| 續下走 |
| 後是一段略陰森的寬澗段 |
| 新增說明文字 |
| 一側的小峽 |
| 已走過約2/3,進入尾聲1/3的路段 |
| 在此發現一石英脈(岩壁中垂直),採了少量樣本,肉眼觀察見有一般數量的細小結晶(有着某種類似蝕刻的作用)及伴有少量綠泥石 |
| 到此水管位,便代表已快到入澗的出口(甲龍村橋) |
| 在此位置(以前有一繩可盪的鞦韆潭)本來應走左側,但此次試試走右側 |
| 先爬過一「凸肚石」 |
| 後再爬過吊樹 |
| 回望 |
| 水依舊清 |
![]() |
| 回望鞦韆潭 |
![]() |
| 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因在甲龍村村橋「上岸」或會引來村狗的招徠,若希望避開村狗或提早離澗(其實也只剩一小段澗程)可走此路(紅線) |
| 見此引水渠便是入口 |
| 只需走過明顯的小徑便到紅線所示的水泥徑 |
| 食水缸 |
| 沿此水泥路便可走到往引水道的大馬路 今行還是打算完整的沿澗由村橋處離澗,故只上來為拍照,不走此徑 |
| 回到澗下續沿澗往甲龍村走 已可看到村落(左上方的圍網) |
| 最後的一小段澗,前方已是村橋 |
| 已到村橋,在此離澗 |
| 右方上走離澗 在此刻,村狗果然也走了出來。此處應有村狗兩隻,今日只有一隻出來稍望,並沒有吠,也許牠也記着我的面孔了吧 |
| 回望甲龍村 |
| 後沿引水道大路走出荃錦公路 |
| 這裹在木棉花開的季節時十分熱鬧 |
| 望觀音山 |
| 路逾旁的田野 |
| 已到雷公田處、荃錦公路(軍營對出) |
| 路旁的曼陀羅花 |
| 乘51離開 |
| 看來大自然也會協助修補破損的鐵網 |
~~~~~~~~~~~~~~~~~~~~~~~~~~~~~~~~~~~~~~~~~~~~~~~~
以下為礦洞探尋
| 先是較淺的礦洞 |
| 目標礦脈 |
| 礦脈(橫向)的另一部分(在我採走經風化變得不顯眼的表層標本後,礦脈已變得明顯易見) 肉眼可見陽起石(actinloite)與綠泥石(chlorite),另外下方的淺黃物質有可能是水鋅礦(hydrozincite)(閃鋅礦的次生礦物) 另外當中亦似乎夾雜閃鋅礦(sphalerite),其中的磁性可能是因其含鐵量多(鐵閃鋅礦)所產生的,陽起石及綠泥石亦不應有磁性 |
| 另一處可能的水鋅礦 |
| 見褐色的礦脈走向 |
| 見標本示 雖看似為顏色為同一物質,但可劃分兩部分 左部分的陽起石及夾雜鐵閃鋅礦而帶有磁性,右部為綠泥石等組成的礦石(應還含有微量其他礦物) |
| 洞內外望,只有一兩步深相當淺 |
| 再是有一深水坑的礦洞 |
| 此深坑起碼最少有2米深,估計約3米或更深 (射程數百米的大電筒亦未能照得見底,投下大石也需數秒才有氣泡漸湧起水面) ...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
| 右壁上的空鳥巢(現已被洞穴蜘蛛佔據) |
| 右壁的另一空鳥巢 |
| 頂壁上,目標礦脈中的閃鋅礦或是綠泥石(太遠看不清) |
| 目標礦脈群側 |
| 內望被水坑阻隔的內部 |
| 走過水坑後回望洞口 |
| 沿礦脈走的通道 |
以下洞內小短片(建議到youtube內觀看)
另外,在洞口附近見一礦脈露頭,鄰近目標礦脈
| 見礦脈於草葉下 |
| 撥開枝葉 |
| 在兩個礦洞內或旁亦可採到綠泥石、雲母等組成的岩石(不含礦) (忘記在現場拍攝) |
| 見綠簾石化、淺綠色的岩石 |
| 新增說明文字 |
=============================================================================
貼出部分此行尋得標本,全部可到礦石集(十一)觀看
尋得的標本並不多,品質並不好,含方鉛礦的只有一件,未能在被深水坑阻隔的內裏位置探尋真是可惜...
| 可能是陽起石(actinolte)假象的石英 |
| 綠泥石(chlorite)、陽起石(actinolite)及夾雜其中的閃鋅礦(sphalerite) |
| 見微細的鉛灰色方鉛礦(galena)於褐色的礦上 |
此篇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