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由網友,行山網-集礦者2-提供之資料之「梧桐寨瀑布-鉛礦洞-螢石(fluorite)首探」此為續篇
上次星期六到來時,遊人極多,沒有辨法之下只能以撬的方式(此方法不會。產生大聲響)取下數塊較破碎的小石..因此我特地選了在八號風號後的這天--星期三,便立刻到來。而天氣仍不佳,也仍下着小雨及有雷暴,相信在這日子裏再加上在這種天氣情況下,應該沒有一個遊人會來了。果然,全程只在附近路口撞到一群由大帽山下山過路的行山客,在散髮瀑旁沒有一個人,可放心尋礦。最後在洞中待了約2個鐘便下山..
可見相中前方有由昨日風雨遺留下的一小水氹 | ||
可見泥土路面濕滑 |
昨日颱風過後,一路上滿是殘枝 |
散髮瀑的水明顯比平常多,水流拍打岩石的聲音頗大。 |
有些地方樹塌了 |
============================================
正題
(有關癒合的現象,可到以前的篇章查看解釋)
再簡單做一圖... 黃色線為水晶的輪廓表現 即兩旁水晶中間的區域,有自身再結晶的石英塊(Self healed quartz) 綠色表示螢石,大致出現在兩旁,而在中間的空洞中偶意出現 |
已鑿裂溝的石英塊 先選擇開鑿位,開首的位置很重要。不能太接近晶體,否則晶簇底岩會太薄,或者很可能在鑿的途中把晶體裂碎。也不選擇在最左面石英與其他岩石的交界處開鑿,因底岩太厚重不便於取走,或影響標本的美觀。然後由虛線所示不同數個位置鑿入。雖然此位置是一平滑的石英岩面,但我觀察到在圖中虛線的位置有一些間斷的小癒合裂縫,可易於劈裂。因尖鑿或會令晶簇分裂,因此會優先以平鑿開首。 |
分別在上中下不同位置打鑿後,可見己出現一橫裂 不能只集中在一點位置打鑿,否則會把上層的晶簇碎裂 而出現裂縫後,便可減小用力,繼續看情況在不同位置鑿入讓其自然分離 |
及後再取走左方裏面的一層晶體後,便開始取右方 右方也是一平滑的石英岩面,先從計算好的劈裂位置(虛線)像左方一樣,分別在上下不同位置開孔 |
開孔後遂以平鑿鑿入,可見晶簇已與基岩分離,已出現大裂縫,然後重複左方一樣的動作 |
裏面仍有一層 |
此晶洞頗深,以長型物體插入錳與黏土的混合物中,仍未能觸碰到內底,因背囊已不能裝下更多標本,故此次暫未能繼續發掘... |
剛取下時,就像拿着糞便一樣 |
那些淡綠色的花紋也是螢石(砂晶) |
氧化錳覆蓋水晶(manganese oxide on quartz) 這些錳一摸上手,會留下如炭般黑色的痕跡 |
可見左方的立方螢石晶體 |
可到礦石集(五)觀看餘下的一口㿝2f二&廿火1!v64f0l)口$i4%田一手大人中石
大開眼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