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20年6月5日星期五

鉛礦坳之「鉛礦」-- 探尋記事

此篇為鉛礦坳(Lead Mine Pass)的鉛礦場探尋記事,將數次探尋合為一篇。有關鉛礦坳的鉛礦資料及礦場相關,可查看另外兩篇記事。

此記只是記錄探尋的部分過程、路途,不會提到礦洞的位置。已將礦洞與探尋記錄分開,兩者各獨立。如此便可避免位置的曝露...否則或許會再出現砍樹開路等破壞。總之即此探尋記事所記錄之途,礦洞未必在附近。

此探尋記事亦只記錄了約半的探途,主要是記主要路徑一帶的探尋。一些零散的探尋未有記錄在此,故此記事並不十分完全。
---------------------------------------------------------------------------------------
事實上這在我的預期中,鉛礦坳的鉛礦探尋應將十分困難。其作為香港其一已知最古老的礦場(由開採至今已有約150年之久遠)、而久缺資料、範圍廣闊、一帶植被亦相當茂密。本來我是把鉛礦坳的探尋次序放到所有探尋計劃中的尾部。但自基本上皆已到訪鉛礦坳附近的其他可能鉛礦後(梧桐寨鉛礦、甲龍鉛鋅礦、川龍鉛鋅礦),便打算「一氣呵成」將就在鄰近不遠、那一理論上最難以探尋的鉛礦坳亦順道一併作計劃探尋。

結果探尋比預期簡單,主要原因是植被的密度並沒有預期般茂密。經過3次到訪,每次各走不同路線的探尋後,在不同區域中,共找到數個「完整」的礦洞。也找到不少疑似已全塌的淺洞及壕溝,為鉛礦場開採工作的可能性十分大。

  • 城門水塘、陂頭肚村東部

路邊河澗


菇菌
在此轉走入小徑(右方)
此徑有「路徑難行」之類的路牌在入口提示,但我想路上的植被應不會太茂密
初段的植被確實是一般山徑程度,只是偶有山竹時吹塌而仍未清理的攔路樹
路經草城石澗(後來的探尋會再到訪草城石澗的上游分支)

至中段植被稍微加密
中途一小澗分支
至陂頭肚北面山頭上的一個路口前,植被變得頗茂密,較少經驗的行山者或會有困難

見圖中所示,此時正於陂頭肚北面山中
在分岔路處再轉入荒徑,往陂頭肚東北方探
1913年的舊地圖中的位置
此荒徑的入口幾乎已消失於叢中
在路口處找了幾分鐘鐘,才確認此處確實是荒徑入口,未有見任何絲帶,故此山徑很可能長期未有山隊走經
植被相當茂密
以一條有記錄山徑來說,路徑極不明顯。
我亦一度走歪些許,在此處探究數分鐘才確認正確的路向
不乏山竹時倒塌的大樹,與不久前的上塘鎢礦處相比,更是茂密數個等級

路徑在前方
至約海拔350m的高度位置時,路胚才開始稍為「顯現」,植被仍然相當茂密
在一小山坳處,植被變得稍疏
後又再回復茂密

在山坳附近,我走離了路徑到一陡坡附近稍探
找到一些平台遺跡,但應與礦場無關
近觀
此一位置,路確實在前方,無別法只好強制在中間穿插走過
至此荒徑約尾段的100m,路徑終變得「不荒」,出現首個可望至遠處的位置
路胚亦終開始出現
仍有少量塌樹
見地上明顯的路胚
已接近此荒徑尾聲
走出荒徑後,便來到一主要山徑上,此徑是鉛礦坳方向往城門水塘方向的一條較快的路徑(比起走大馬路)
後順山徑往北面鉛礦坳方向
附近山谷中有一較大的梯田區,但梯田的高低差較細小

附近探,可通往草城石澗

回走城門水塘


-----------------------------------------------------------------

  • 城門標本林、前者東南部廢田區、草城石澗上源支流部分

標本林的路段人流罕見,路程上只見一組二人遊山者
很快可看到標本林處的梯田疊石平台
已到標本林處
我在此區域附近停留觀察了一會,種種線索所見此處並不太像礦場處

一側的小屋裝置,當有微風時便會旋轉

進入
標本林在我看來是一風水寶地
標本林的範圍頗廣
整個標本林至少由數十層梯田組成
環境相當不錯,也有清晰的植物分類標示引導,但今日沒有時間細看
休閒時,來此處、坐在樹下草坡之上休憩,也是不錯的選擇
較裹部之處,仍是梯田,後方繼續走可走入山澗
幽綠美景
政府對標本林的宣傳明顯久缺,否則如此一大片休閒場地,理應不會久缺遊人
可在我看來這卻是好事。人少的地方,環境才會清幽,也不會出現垃圾遍地的景況
回到標本林外
附近有些較厚的石英脈,見有着綠泥石、一些雲母在其中
此件見較明顯的綠泥石,部分鐵質氧化

破開較新鮮的斷面,頗像梧桐寨鉛礦處的岩礦
探完標本林一帶後,回到陂頭肚東北面一帶
經過兩條不同路線穿叢(無路徑)往草城石澗的上游分支處探尋
一般茂密
身處坡上,已可看到下方的草城石澗

已到達草城石澗的上源分支中
在澗側,有一水泥建築
近看應是一水箱,供早期的村落使用
現已破爛,其中一處被蜂巢佔據
澗上
清水
此澗並不難走,只是植被略密,而一些澗途上偶有塌樹,要通過較為麻煩
此處為一被植被礙擋澗途的例子

沿河一帶有不少由疊石組成的石牆平台
其中較高的一幅
這些石牆應與礦場無關


-----------------------------------------------------------------
  • 鉛礦坳隣近一帶

    此處為標本林東面,大馬路上其一主要山徑入口,通往鉛礦坳

有些此地區中不常見的水晶體
此山徑的人流較多,路徑十分明顯,也沒有任何塌樹等阻礙
經一山澗
同上


經另一山澗

此段山徑中最開揚之處
路旁見一些白鵝膏菌,有毒性
雖我對菇菌方面的認知不多,但至少也知道它在香港十分常見
此為其初生之貌
此為其成長期之貌
此期間是最容易辨認之時,其半球狀加上粉刺狀的外觀很易辨認
成熟後的外貌
形成一般典形平傘狀的菇菌外形
在後半路途上,有一山泥傾瀉處,需在上繞經(有政府路牌提示往上行繞過)
我以一半個拳頭大的石塊輕拋在上,下碰之時的震動卻大得傳至我的腳下,證此處的泥石質地已十分鬆散,隨時有陷塌危機,
此處有一罕見明顯的小石英脈,但細看只有普通的石英
後來不到10分鐘便走出山徑,到達鉛礦坳旁的郊野公園管理站處(前方的建築)
在到達此處之前,近尾段之處,有一類似沖溝的結構在山徑側,我當時應有拍攝,但不知為何卻相片消失了
再往前走,便是直昇櫟坪處
左方有路直往鉛礦坳、右方可往火炭方向
我走左方,先到鉛礦坳大休
已到鉛礦坳
天氣突頓時明朗,讓我拍攝出此光線良好的相片
牛群
大休畢,便繼續起行探
上走一段距離的區域中探


附近有一植被濃密的深谷山澗



再上走往大帽山方向
後再走回大馬路,往大埔滘方的方向稍探


最後回到鉛礦坳口,下走碗窰回程
昔日用於輸水的石墩遺跡,在下往大埔的路徑一旁不斷
此下山途頗傷腳,直下石級不斷
其一較有代表性的輸水石墩
直至看到大埔市、及前方開始出現欄桿後,便知道已快走完此路,到大馬路上
出口

再往大埔市區方向走約10分鐘,便可見往大埔墟站的小巴(23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