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所記錄的為赤鱲角錳礦場,因無法探尋故只有一資料篇記事。赤鱲角島位於大嶼山北面,大眾對其印象普遍只是國際機場。但其實在過去,赤鱲角一向是採礦熱點,多為開採石英與高嶺土的礦場。此記事將記錄赤鱲角眾礦場的其中之一;是與眾不同、以錳礦作為開採目標礦物的礦場。此礦場在1952年10月6日開始運作,在翌年1953年4月5日關閉。香港本地曾運作的錳礦場極少,且皆為小規模的礦場,赤鱲角錳礦場便是其中之一。但此礦場只開採了歷時六個月便宣告停止運作,這大概是由於申請人對礦藏的預計錯誤。
赤鱲角的航空照片 [*表示該地基本已在工程發展後消失] 攝於1992年,即赤鱲角機場開始興建工程的首年;見島上已出現採掘工程的大片泥沙地,及已填海部分土地 (因政府牌權問題請勿在未經同意下隨意使用此圖片) |
陳 (音譯 Mr. Carlos Chan) 於1952年8月22日,申請在赤鱲角島上採礦開辨礦場,並以臨時採礦牌照的形式頒發。礦場的起始資金為$100,000用於開始勘探,有需要時可再作增加。
牌照申請所需的資料 |
申請人將遵守所有礦場的相關建議,如採礦、礦工住宿安排、排污設置、炸藥庫等方面,軍方及其他政府部門對此牌照的頒發亦沒有異議。所開採的礦為錳礦(Manganese Ore),申請的範圍為整個赤鱲角島,面積約483英畝。第26號臨時採礦牌照(TML No.026) 最後於1952年10月6日頒發,礦場同時開始運作。有一點值得注意之處為申請人其英文姓名中的 "Chan" ,基本上就是中文的「陳」姓,故此申請人很可能是華人,但除此之外沒有更多資料。
與南丫島的錳礦場(可見另篇)相同,所開採的目標礦物只有錳礦石。香港的錳礦礦藏,多為以氧化錳形式出現的錳礦礦物,如硬錳礦(Psilomelane) 及軟錳礦(Pyrolusite) 便是錳礦最普遍開採的經濟礦物。它們皆是含錳量最高,而最有經濟價值的錳礦石,故很可能是此礦場所預期開採的錳礦石。
赤鱲角島上散佈大量石英礦脈,也由於風化活躍而有大量高嶺土的儲藏。島上主要曾開採的礦物為石英(Quartz)及高嶺土(Kaolin),同時亦是赤鱲角島上的主要礦藏。(赤鱲角有約10個左右的小型礦場運作,我會在未來陸續制作相關礦場的詳細記事)但並無任何錳礦的開採記錄或礦藏的報道,故不清楚申請人是基於何種理由而認為此處有錳礦礦藏。
記錄中提到,當時有其他非法開採活動於礦場範圍內,多半為石英及高嶺土的非法開採。赤鱲角在50年代的面貌,由於其地質及過去各種的採礦活動,島上有不少大片風化的劣地,如同現今青山腹地區域之貌。島上含氧化錳的礦脈露頭,在祼露無植被覆蓋的地表上應當更容易發現。氧化錳礦物普遍廣泛分佈於香港各處,相信此礦場確實有明確的對錳礦作開採,並找到了錳礦的微型「礦床」露頭;但在經過簡單的開採作業、到達一定深度後,發現其蘊含量過少、不足以產生足夠的經濟收益而失去開採意慾並關閉礦場。
島上其他曾開採的礦場遺址處,可略見當時島上的環境面貌 (Langford) |
在1998年,赤鱲角島已發展為香港國際機場。整個赤鱲角島、連同此處曾經運作的礦場,皆已被發展工程削平並被新建的機場相關建築覆蓋,只餘下赤鱲角島南端的一個小山崗,故遺憾地現時已無法對礦場一帶及可能的開採作業作任何的探尋。
1953年3月,陳於牌照到期前約1個月,去信礦務處表明無意續期,並希望撤消此臨時採礦牌照。最終,於1953年4月5日,當牌照經歷一期後(6個月為1期)礦場終在牌照交回撤消的同時關閉。
此礦場的開採時間相當短,為時只有半年。大概是由於對礦藏的預期失誤,或者是其他如資金預算的問題。總之,此礦場無可否認是一個「失策」的礦場,沒有取得預期目標,基本上只在勘探階段便已放棄開採終關閉。開礦的失敗及其作為曾開採錳礦的礦場,是為其特點。經過數十年發展,礦場連同赤鱲角亦已被「埋沒」,不可能再見得此礦場的遺跡。故只能作此一小篇章,為這個赤鱲角錳礦場的歷史,作一個記錄⋯⋯
那觀景山腳油庫對面那遺跡和礦場有關嗎,還是建機場時的工人宿舍?
回覆刪除赤鱲角大部分礦場我還未有研究,目前已知島上20世紀共有七個礦場(包括勘探礦場)曾運作。文件加起來有數百頁還未有時間研究、每個礦場的設施佈置亦不會相同或者未有記錄⋯⋯故我暫時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或證實那些遺跡會否與礦場有關。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