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18年7月6日星期五

行山網網友-集礦者-所託付予我之數塊標本(小記(河田街/大水坑))

先說明為何集礦者2的礦標會在我手中的來龍去脈...

集礦者2兄望我能協助辨認此數標本,我亦當樂於協助,望以我自身不多的經驗能辨明其真身,故他托付我此數塊標本作親身研究....我也沒有要據為己有的念頭,是打算鑒別完後便物歸原主,但他告之我無需歸還予他,讓我自己留下作日後研究所用,也說是因其仍有很多相同種類的標本...可見他為人十分大氣、但其實我仍是希望完事後歸還予他,這數塊始終亦是他個人付出所收獲,品質亦不差。

以下全部標本由行山網-網友-集礦者2-所有

先是這塊「玉髓」
七星崗處,玉石廢角料其一









新增說明文字
珍珠光澤

某一種孔狀的器官結構(上方)

這塊玉髓般質地的石塊,可算是有機礦物(如同煤玉、琥珀等...)但也在此粗略講講...此稱為珍珠母(mother of pearl / MOP / Nacre)

。此標本其中一面富珍珠光澤,有層狀結構,如蚌般。內質似玉髓有凝脂感。其中有一小孔,為有殼海洋生物的某種器官結構(我對這方面的知識沒有深入的認識,故不知其學名,有知者可賜教告知)...


以下引用維基解說,如需進一步了解可自行搜尋...
(最好以英文名稱mother of pearl搜尋,若以中文珍珠母搜尋多是中藥方面的珍珠母碎片)

是一種由軟體動物所產生的有機及無機混合物,做為該動物貝殼的內層物質;它也是構成珍珠表層亮麗的材料,材質非常堅固,但有彈性,且具有多種鮮豔色彩。
珍珠母材質一般存在於珍珠的外層以及珍珠牡蠣或淡水珍珠軟體動物的貝殼內層;許多其他軟體動物的貝殼內層也都含有珍珠母,例如海中腹足類動物之鮑螺屬、鐘螺屬﹙Trochidae﹚及蠑螺屬﹙Turbinidae﹚。


以下網上mother of pearl例子(圖片全部非我所有/not my own)

原料
成品
餐具(柄)
飾物
取料較保留天然外觀的
飾物串
MOP的一些顏色分類
(A忌廉白 B米色 C咖啡色)
這塊角料應較接近「Beige」米色


接著是「鎢礦」(牙鷹角、大水坑兩件)


可見其標籤文字

集礦者兄採得的十分不錯的葡萄狀標本

















以下有多個可否定標本為黑鎢礦的觀點

以下有些地方寫得可能不太好,有點難表達,請見諒

黑鎢礦並沒有葡萄狀、皮殻狀等的產狀,只有如下產狀:扁平狀至短棱柱狀晶體,及由前者兩種晶體晶集合而成的塊狀集合體(即始終是由晶體組成)(或可嘗試在網上搜尋「葡萄狀黑鎢礦」(botryodial wolframite)或其他不存在的產狀,如鐘乳狀、皮殼狀等的黑鎢礦...絕不會找到吻合的結果...)黑鎢礦只會以伴生礦物的形式攜帶產於如石英脉、雲英岩,或偉晶岩等當中,並不會以單一物質形成一條礦脈(即外觀上來說由黑色物質填滿礦脈的礦脉)

。也見這些「黑鎢礦」的斷口及解理均不乎合,黑鎢礦應有一組完全解理。另外黑鎢礦抗風化力強,這種晶體類的礦物其內不應存有空間(如不規則氣孔/凹坑)。黑鎢礦與非同質物的「界線」很明顯

,另外較大的黑鎢礦集合礦體(即或晶體)不常見,即使在大型礦場也很少有大於約3x3x3cm的集合體/晶體,更何況在香港。網頁如此多塊大 的黑鎢礦集合體(目測平均約有6x6x6cm) 亦不可能。(仍有數塊是真實的黑鎢礦)



黑鎢礦的莫氏硬度為4-4.5




牙鷹角的標本莫氏硬度測試為5.5(5.0-6.0) 




大水坑的標本莫氏硬度測試為5.5(5.0-6.0)



(我也特地抽空到稔灣大水坑實地尋找此礦點,但因當日天氣不佳一直下著雨且有雷暴(同日一位18歲年輕人在馬𩣑山被雷擊致命,可惜)不可走到山頭高地上,只在大水坑東面附近的小山山腰取巧位置稍看,拿著雨傘也很不方便。另外在中午才外出,時間亦不足,車程等時間問題(在山上的時間不到40分鐘),未有尋得其精確礦點位置....故未有尋得任何標本而「食白果」,連下白泥的風景也因天氣不佳「無眼睇」,此程可謂「得個吉」)

稔灣大水坑附近
山腰位置
左方為堆填區、右方為下白泥一帶,前方后海灣的對岸大概是深圳蛇口處


堆填區佔地廣闊,這角度只望到其中一部分


下白泥一帶的村莊小耕地,另外要注意村中的狗隻

以下四種是有最大可能性的礦物。硬錳礦(psilomelane)是一種常見礦物,其下包含鋇硬錳礦(romanechite)及堿硬錳礦(hollandite)(約要再細分類沒有儀器十分困難)。常呈塊狀、葡萄狀、鐘乳狀,硬度4-6。常與軟錳礦伴生(軟錳礦是其他錳礦的氧化產物)。
故其實集礦者兄其實早己採到錳礦石了,香港礦物一書中所指「沒有礦床」意指是那些大型、具經濟價值的富集礦體...雖然沒有大型的單一礦點,但零散的錳礦若總合起來還算常見,另外礦書中指的只是其中一種錳礦(軟錳礦)它的晶體的確是極少見...

赤鐵礦(hematite)(5.5-6.5)也是一種常見礦物,葡萄狀、鐘乳狀也是其常見產狀
。
針鐵礦(geothite)(5.0-5.5)亦同上
 。另外褐鐵礦(limonite)(5.0-5.5)亦同,此三種礦物極相似

以下引用網上所述
一般褐鐵礦(針鐵礦)有時也會轉變為赤鐵礦或纖鐵礦,正確鑑定要靠X–光繞射方法。
關於褐鐵礦的鑑定作為一個有固定成分的晶體礦物,若結晶完好,是容易辨別的。但更常見的情況是該礦物會以無定形的形態出現,這時我們是不能僅僅依靠觀察來判別的。正因為如此作為一種人類很早就在利用的鐵礦,“針鐵礦”這一概念直到1806年才從“褐鐵礦”(褐鐵礦) - 這個不太科學的名稱中走出人們開始意識到,褐鐵礦這種不純的無定形態的物質在大多數礦區都可以被認定為實際上是針鐵礦(確切而言,指以該礦物為主),而直到X射線衍射法誕生,“褐鐵礦”作為一種獨立礦物的觀點才從人們的視野裡走出。

因此...雖我們亦無法辨認其真身,但
已足以否定為黑鎢礦的可能性...另外在沒有專業儀器的檢測協助下,也可將其範圍縮至此數種礦物內...

再是河田街的「方解石」







河田街的白色礦物,這判斷無錯...就是方解石,方解石作為一種常見礦物,故亦如他所講在很多大石隙縫也可見到...莫氏硬度測試為3,亦與方解石相符。

我也為此抽空到了集礦者2兄的這「河田街」礦點一看,
(輕鐵「嗚琴/山景/河田/建安」站也很接近只需步行5分鐘內便到)

在此小公園,樓梯下的岩壁
(現時極多蚊,若要到此需做好被叮咬的準備)



因此是一較舊的礦點,不知集礦者2兄在以前採樣時有否布置此鐵網...現在如要在此採樣頗麻煩
但現在如同好想要採集方解石標本已有更好的礦點,如大㰖處的防波堤...


我只取了一小塊標本



最後是馬𩣑崗處(河背附近)的「鉛礦石」
在路旁圾散(非該地產出)未確認來源















在馬𩣑崗處所集的金屬碎塊,在我初時第一眼看見時已直覺此石並非天然的礦石體,標本十分不自然,故認為是爐渣...




這塊標本可見石體內部偶有空洞結晶,有些片刃狀如赤鐵礦般的結晶,就如經高温改變冶煉至熔融狀後在氣孔中再結晶的產物,天然的金屬礦物(除褐鐵礦等無晶形,但有假象形式的金屬礦物,及後期風化致抗蝕力較弱的礦物質先被侵蝕造成的凹坑孔洞外)在 同質 中不應該存有空洞




我也沒能找到任何符合的礦物資料....故我在前段時間特地又到了內地順道把石塊帶去詢問了兩位家鄉於雲南个旧,為當地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且曾工作於當地的大型錫礦場工作的親戚(其中一位現仍擔任礦場的高級職位),相信他們能認識...結果他們皆說這些是一些經况冶煉後的礦渣,是主要為錫與其他金屬如鐵的化合物渣滓...(還開玩笑說以為我怎麼帶塊這樣的東西來送給他們作探望的禮物)我在網上查過資料,原來雲南的个旧市的錫礦歷史悠夠,足有2000多年的歷史... 以富儲量、先進况煉技術及高純精錫聞名世界海外,享有「錫都」之稱。以他們的經驗我相信也不會錯判,也在網上找了些「錫渣」之類的資料,確實與之符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