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顯示包含「歷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歷史」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資料(正式)(二)【位置考究、礦物資訊】

自約一年前完成了魔鬼山綠柱石礦場-南面礦洞群的探尋...我一直打算開始探尋魔鬼山的北面的可能礦場位置,至最近才開始起行再到魔鬼山的北面-照鏡環山一帶探尋...並搜尋有關資料。現在已整理好正式的資料可發佈...我把資料分開了兩篇,這篇(二)【位置考究、礦物資訊】,是由我自己所作的礦場資料、位置考究等的篇章。這次我把自己在網上能找到的資料,整合成一篇小文章...分別為一些礦場的礦物資料及位置考究...


另外有兩篇相關篇章分別是:
另外可在網頁右手面的「魔鬼山綠柱石礦場」標籤查看更多有關魔鬼山的礦場資訊
------------------------------------------------------------------------------------------------------------------------------------
  • 礦場位置考究
先說礦場的位置考究,我在資料中找到了魔鬼山礦場的標示位置,分別有三點

地圖中的礦點及其他的石礦場等,可見還包括當時的鑽石山、茶果嶺、安達臣道(大上托)等石礦場

2018年9月9日星期日

屯門(乾山)青山鎢礦場資料--Mining Lot No 12

**此篇內容並不完全正確,為有待重制,需補充或有錯處的篇章,將於2021年起重新發佈**

此篇由專業歷史研究組織-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有關屯門(乾山)青山鎢礦場資料的篇章,此篇章的內容依然十分詳盡。

我亦在早前進行了初探,有興趣者可到另一新篇章《屯門(乾山)青山鎢礦場--初探記》查看
以下為經我翻譯的文章,希望大家細閱,可了解更多背後有關的歷史。
------------------------------------------------------------------------------------------------------------------------------------

Tymon Mellor:港英殖民地政府非常希望在青山開發一座現代化的礦山以提取黑鎢礦或鎢礦石,但在出現非法採礦、經歷了一些失敗的嘗試之後,期望並沒有被實現。 第12號採礦地段最終被交回政府,而該地區最後遂漸被廈村/青山靶場吞沒。
  • 早期工作
青山礦場於1918年首次被記錄在新界報告中,提及了「因對金屬的需求導致了大量勘探,有兩個新的鎢礦開採,一個位於城門附近南區的交界處(針山鎢礦場),還有一個靠近青山“。 很可能是當地農民先在溪流中發現了礦脈,並開始開採礦石,而導致了其他人士的加入。

在戰前的亞洲,Marsman是一家位於馬尼拉的大型採礦和土木工程公司。 它在菲律賓經營礦山,並期望在香港發展。 在1936年夏天,它邀請Hull先生(不確定他是誰)在殖民地尋找採礦的機遇。 Marsman後來曾在香港建立了空襲預防隧道(防空洞)網絡,該網絡在1941年因工程成本陷入了複雜的腐敗貪污案件。




在1936年9月23日的一封信中,Marsman Investment Limited的地質學家G H Newman先生報告了其調查結果。 Marsman對香港的一些採礦機遇(可行性)進行了初步審查。 其中包括蓮麻坑、馬鞍山、銀礦灣及青山。 在後述的安排下,Newman先生記錄了; 「這個地區包括位於Sui Hang(水坑?),Sai Shan(西山?)及南朗附近青山山嶺斜坡上的舊鎢礦。 這範圍值得進一步勘探“。 該信函附有地圖和該地區探礦許可證的請求(已不存在於公共記錄辦公室的當前檔案中)。



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

林村梧桐寨鉛礦場資料

**此篇內容並不完全正確,為有待重制,需補充或有錯處的篇章,將於2021年起重新發佈**

 此篇為林村梧桐寨鉛礦場的資料,主要是有關歷史方面的資料。由-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的文章。此篇文章的內容極其詳盡專業...以下由我翻譯的原文章(此篇資料的原文英文較為複雜困難....故或有一兩處的翻譯瑕疵,請見諒...)


另外可在網頁右手面的「林村梧桐寨鉛礦場」標籤查看一些實地探訪礦洞的小篇章

------------------------------------------------------------------------------------------------------------------------------------
林村礦場 - 腐敗、定罪和監禁




採礦業始終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但就林村的鉛礦而言,它是由偏僻的地帶、反對的村民及腐敗的官員組成。 這是大埔附近,林村河梧桐寨的鉛礦故事。



礦場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礦產價格的上漲,各方對採礦業的興趣增加,勘探者在山丘和山谷中探尋礦物的露頭踪跡。 1947年1月24日,三名申請人,O'Neill先生,Nicholson先生和Scholey先生向礦業總監WM Keay先生申請了大帽山北面林村河地區的臨時採礦許可證。當申請於1951年12月17日被推薦批准時,該地區已有非法採礦於正在陷塌的勘探直井中進行。


2018年7月22日星期日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資料(正式)(一)【礦場歷史資料】

**此篇內容並不完全正確,為有待重制,需補充或有錯處的篇章,將於2021年起重新發佈**

 自約一年前完成了魔鬼山綠柱石礦場-南面礦洞群的探尋...我一直打算開始探尋魔鬼山的北面的可能礦場位置,至最近才開始起行再到魔鬼山的北面-照鏡環山一帶探尋...並搜尋有關資料。現在已整理好正式的資料可發佈...我把資料分開了兩篇,這篇(一)【礦場歷史資料】,主要貼出由-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所作的礦場主要資訊、礦場歷史資料。


另外有兩篇相關篇章分別是:
另外可在網頁右手面的「魔鬼山綠柱石礦場」標籤查看更多有關魔鬼山的礦場資訊
------------------------------------------------------------------------------------------------------------------------------------

以下經由我翻譯的文章
Tymon Mellor:1955年,礦產價格上漲,新人口大量湧入香港,礦產開採和礦山開發是一個增長的行業。 聳人聽聞的採礦故事和貪污並不少見。 1955年4月,皇家陸軍教育隊的一名業餘地質學家,威廉布魯斯哈里斯(William Bruce Harries)下士在魔鬼山發現了綠柱石礦藏,並立即卷入聳人聽聞的故事及有關該發現的發展中。






本文討論了廢棄的礦井工作,入口,隧道和礦坑。在50多年內未有維修保養下,未知其現況。

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蠔涌鎢礦場--初探

《蠔涌鎢礦場資料 (探礦許可證No.2)》篇所述資料,而起此行。

此行為初探,主要尋找礦場遺跡,暫時未有打算集中精力尋找礦洞及尋找標本,因是小規模開採,故都是一些狹小、垂直、的礦坑,數量也不多。另外在資料的篇章中資料中曾提到大腦附近或有另外的工作點,故下次再探時可能會到大腦附近探尋...

另外標本的探尋實在無法順利進行...現時蚊蟲極多、稍停下數秒已一堆蚊蜂擁而上,身體各處被叮咬,在身旁圍繞時也十分煩人。

此次我乘城巴792M到蠔涌站下車(九巴92 / {96R假日限定} 亦可,有2號小巴可到但於西貢開出),直接走蠔涌路入山。

蠔涌路的開端
下車後走到蠔涌路路口,見一條大明河便是蠔涌河
沿著河旁走起程

蠔涌鎢礦場資料--Ho Chung Tungsten Mine (探礦許可證No.2)

**此篇內容並不完全正確,為有待重制,需補充或有錯處的篇章,將於2021年起重新發佈**

再次引用專業組織-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研究文章...
引用的原因在前兩篇的翻譯文中已提到過,不再重覆多講...
我已就這些資料進行第一次初探,有興趣者可到另一新篇章《蠔涌鎢礦場--初探》查看
以下為經翻譯的文章,希望大家細閱
------------------------------------------------------------------------------------------------------------------------------------

位於西貢附近的蠔涌礦場,是香港較小的礦場之一。在那裡多年來少量開採鎢礦石黑鎢礦(wolframite)。 蠔涌村成立於1550年左右,在梯田中種植水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礦石的開採開始並間歇地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位於村莊上方的山上。本文介紹了蠔涌廢棄的礦井工作情況。

在礦坑、豎井沒有支撐的情況下現時的工作點非常危險。不應內探工作點(礦洞/直井)。




2018年7月9日星期一

大棠錫/鎢礦場資料--Tai Tong Tin Mine (採礦牌照No.13)

**此篇內容並不完全正確,為有待重制,需補充或有錯處的篇章,將於2021年起重新發佈**

先引用-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的資料,在沙螺灣的篇章也提到過...此組織專業,當中的資料都是十分古舊難尋的資料,且範圍分類極廣,資料多的同時又不失重點,資料極其詳盡,也是一般人未必能找到的史料。他們亦會進行實地考察考究,實在令人敬佩...這些專業的研究家,對比之下只憑自己一人之力,所尋得的所謂「資料」簡直是笑話一則,相判雲泥...自覺實在慚愧不如,故以後我也只能在礦物資訊及實地考察方面進行考究望能提供更多資料...

另外我已就這些資料進行第一次初探,只是順路粗略一探,有興趣者可到另一新篇章《大棠錫/鎢礦場--略探》查看

以下為經翻譯的文章,由於加上原文(英文)後,中英夾雜的文章顯得十分雜亂,閱讀起來不方便,故我把原文放了在尾段,或可直接到網站觀看,開首已有其網站超連結(另外也是google翻譯很多錯誤,文句調轉、多義詞、專有名詞等,加入了少量說明)
希望大家細閱(比起組織搜尋鑽研資料的付出努力,我的翻譯之功實在不值一提)
------------------------------------------------------------------------------------------------------------------------------------
ymon Mellor(此文章的發表者):


在上一篇關於香港錫礦開探的文章中,在元朗附近發現了戰前錫礦的存在,但該礦的實際位置是一個謎。經過進一步研究,已確定有關該礦及其位置的新細節。


來自1932年中國商會的Lui Yum-suen(雷蔭蓀)董事肖像(來源:1932年華商總會年鑑),由June Fung提供。)

在1906年推行“勘探和採礦條例”後,各方可以尋求勘探許可證,採礦許可證或採礦租約。這為最近的新界開闢了未來礦主收購的願望。各個採礦申請都已註冊,並且已分配採礦批號以確保沒有重疊的擁有權。

我還未能夠追查清單的完整副本,但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1941-1945)開始之前至少發出了13個許可證。許可證編號13適用於大棠的山丘地區,用於開採錫和黑鎢礦。採礦許可證由總督於1940年11月14日,以天盛礦業公司的名義向雷蔭蓀先生及何侶俠先生發出,為期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