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

東涌至大澳-千景海岸半綑 《綑邊鱟殻灣至深屈灣(鬼神壁、沙螺灣/䃟石灣/深屈灣)》順探石墨礦點

此行由東涌往大澳,主要記錄未曾記錄的沙螺灣至深屈灣之綑邊路段,不再走在早前已記的紅粉海岸等(可在右方東涌至大澳標籤處查看)。半綑千景海岸、順探於深屈北面海岸的石墨礦點。因我未曾到訪故曾參考網上資料,但只見一兩篇山友前人的相關記事,似乎都是由大澳方向往東涌走--即此行我所走的逆向。路途上難位不算多,比預期簡單...風景方面沙螺灣一帶略佳、而於深屈北岸之其一景點「鬼神壁」確實形似。在沙螺灣地區中,走經數處被工程破壞的海灣令人遺憾。沙螺灣綑往䃟石灣難位2處、䃟石灣綑往深屈灣3處。總括來講險位數量少,大部分手腳位足夠,難度普遍不大。即使最險者(鬼神壁)雖手腳位較少但亦足夠,只要小心慢走即可。見在難位途中仍可有空閒可作拍攝,可想而知難度確實不會太高、故難度在2.75星(5最高)。

當日潮位較低(<1m),但據走訪後可得知即使水位較高時(1m~2m),潮位相差的難度差距亦無何差別。是日烈日當空,天氣炎熱(天文台亦指今年7月異常炎熱、平均氣温為有記錄以來7月份最高)實在走得為之幸苦...走了約6小時,行速較慢(因要觀察礦點及拍攝)皮膚亦被輕微曬傷,特別是後頸處。

路線:東涌灣-東澳古道-[綑邊:鱟殼灣-沙螺灣-䃟石灣-深屈灣]-東澳古道-大澳 (路線圖在文末)

鬼神壁 綑邊
位於千景海岸的「鬼神壁」
沙螺灣
沙螺灣西北面、橋下的沙灘
望向機場
沙螺灣
沙螺灣西面附近、被大橋橋躉攔截形成的小湖

在深屈北岸的石墨礦點處方面:到訪後發現沒有明顯的工作遺跡,也沒有如紅粉石處的勘探礦洞、有較多不能肯定的勘探作業痕跡。在尋礦方面,只見一細有結晶的可觀幼石英脈、極多幼褐鐵礦質的夾層,其餘極多普通岩脈,皆無可觀之礦藏。總括來說此路段幾乎沒有礦藏、故無可觀之礦點。因礦點幾乎沒有,故此行的遊記性質較重。

如果天氣較涼、或不帶備尋礦工具,應可走得較輕鬆。

2019年7月7日星期日

香港本地集得礦石集(十三)不定期更新 (7月7日完)


  • 所尋得之礦石每達到一定數量後,便會開新一篇章,此為第十三篇。
  •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此文章,也可看看以前的礦石集(一、二...)
    • 由於組頁上大部分的圖片都經過壓縮大小,點按圖片可查可原圖更清晰
      另外如果可以,把螢幕調至最亮可以看到更好的礦標圖片(此小站以深色作背景圖片也是為了減低對眼睛的傷害...淺色背景實在是看得不太舒服)
綠柱石香港礦石
綠柱石(海藍寶石品種)var. aquamarine
魔鬼山
目前除於2017年所採的與白雲母共生的晶洞標本外,綜合上來說品質最好的一件(寸尺、顏色、光澤、破損等)但並非晶洞的完美結晶產狀。
晶體原為嵌於石英中,需小心除去表面石英。即使已相當細微小心,也不幸把一小段曾斷裂(左)而需經過小黏合。
此處要尋得良好的綠柱石標本頗難得...魔鬼山篇也提過此礦點的綠柱石絕大部分已被風化變得更脆弱及被氧化物污染。
其品質在本地礦物來說已是十分難得,但當然無法與國際上的相比
水晶簇伴生白雲母(主要為晶模覆蓋)、黃玉、褐鐵礦等未知氧化物 (quartz cluster with muscovite/topaz/limonite etc.)
目前尋得的水晶簇中,綜合品質最好的一件。
寸尺(晶體長度及大小)平均,若以晶簇整體尺寸來說則為第二大(於早期礦石集中有更大者,但該件晶體短小、也無伴生礦物,整體品質不及此件)


板狀黑鎢礦晶體於石英中(wolframite crystal in quartz)
魔鬼山
在魔鬼山地區來說目前尋得最大的完整黑鎢礦晶體,頗難得。
早前也提到黑鎢礦的數量在魔鬼山地區極少、而大部分黑鎢礦經長年風化後已變得脆弱。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直井A&B(礦物、地圖)/墳場至調景嶺略記

此篇為主要講記錄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的礦洞中,在數個直井中最大的兩個直井洞,Shaft A&B。在另篇也提到既然現在已被遊人張揚開(詳見另一新篇)也順道來公開此二洞的內觀。此洞已在約2年前,探尋南面礦洞群時作探(當時我曾提到洞口旁有可用的小樹可用於下降),此二洞只在路旁不遠的淺叢位置中,但因我擔心該處較危險不宜過於公開故未曾有「公開」的念頭...如今已到此地步,決定現將把此二洞的小資訊「公開」。以下內容皆位於水泥路旁不遠處(數十米內)的淺叢中,故基本上任何人也可輕易到達以下洞口處。

下降中途回望上方洞口
(其實此二直井A&B處橫向被採空的礦脈工作面,稱為stope或更適合)
除了叢林深處的非垂直開採式礦洞外,此二礦洞應是此礦場在直井洞中數一數二大的主要礦洞。此二直井實際上可當作是同一個礦洞,兩洞在最底層相連。暫稱二洞口分別為Shaft A及B。近北的為shaft A、近南的為shaft B。 B比A細少得多。基本上A是此洞的主體(主要部分),整個洞由地平面計起往下可分作3層。而我把此二洞粗略分作兩部分以較好分辨:ShaftB包括L2.3-L3 、ShaftA包括L1-L1.2-L2 。(拍攝了一段短片網址在文末位置)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3d圖
ShaftA&B 3d plan(1)
第二版
我會把此二洞分作兩部分比較好分辨:ShaftB包括L2.3-L3 、ShaftA包括L1-L1.2-L2

礦藏中,綠柱石更多集中在A處、黑鎢礦則稍較集中在B處(兩者在A&B洞中皆可見只是數量的多與少),其他礦物如輝鉬礦及黃玉亦有微量。若要說此礦場的重點礦物--綠柱石的洞外及洞內比重,我會說是4:6--洞外4成:洞內6成。就我探尋所見,綠柱石的品質方面洞內的會比較好,但除此二洞外其他的數十個礦洞,當中至少數個亦有品質較好的綠柱石蘊藏,此二洞並非唯一的礦點...另外由2年前起直至現時為止,以我所見洞外的綠柱石碎礦數量仍有不少,故即使不到洞內仍可尋得綠柱石。絕大部黑鎢礦及綠柱石在風化多年下亦變得十分脆弱(本來也頗易碎)、或已為氧化鐵物質嚴重染污,取下標本時可能要相當小心/品質未必會相當好...數量原本已不多的礦藏在這些多重「限制」下會變得更難,故雖細心尋礦才可尋得良好的標本。這數次作了詳細的探尋觀察,在隱藏的位置尋得了不少綠柱石標本、及一些水晶簇等,品質十分不錯。

魔鬼山南面礦洞群之狀況(2019)/其他礦場相關資料等雜項補充(航空照片、礦物等)

在5月中,閒回到魔鬼山稍走趟,怎料見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的南面礦洞群處面目全非…
附近部份的破壞例子
鄰近被移除的植被、歌去的樹木例子、直井B中被取出的鐵皮、虛線所示區域原為一片叢林
當日

走在在南面的石屎路時,發覺路右旁突然多出了一條十分明顯的路胚,而這路正是通往就在路旁不遠淺叢中的兩個較大直井處的方向。我打算走入一看究竟,但愈走愈見不妥,路愈來愈寬闊,再前走一看前方竟是一片無植被而開揚的泥地...當時我心想實在奇怪,我已探尋過這一帶數十次,從來沒有一處開揚平整的大泥地,難度我真的漏探了?不可能。再前走,看見兩個曝露在日光下的直井,我才意識到這裹正是昔日的一處叢林,但已被完全破壞改變了...這裹植被本來頗濃密,為一片叢林,現在植被全被移除砍走而成一片泥地,樹木切口整齊,地上的矮叢小樹全數消失。現兩個直井明顯易見,原本堵着兩個直井的物件,分別;電油筒(原是墳場的垃圾筒)被打扁至十多米深的洞底、數塊鐵皮被取出放到一旁。在洞底還多出了數個新鮮的膠製飲料瓶,其中一些可能是這些人的遺物。另外附近有數個洞旁也有類似情況;洞旁植被被除去而洞口變得明顯(包括資料中曾提及的「在淺叢中洞內洞壁有凹位,可能曾有活動裝置的小淺洞」)。但以上情況都只見於離水泥路不遠的淺叢區中,叢深處未有受影響。

若曾在植被移除前到訪過現場,現時再到訪後定會感受到大震憾感。想想在這數年間也到訪約60次多,故環境的被破壞改變,對我來說實在感到頗為感觸...

Shaft A 中的電油筒(原堵着直井)被打扁至洞底

礦場漸為人知-

(最近的香港某政治事件風波,我想各位作為一位香港人也有目共睹...在此平台我不談政治,但這件事確實對我也造成了不少影響...一段時間都未有理會尋礦此事,在此不再多講...)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輪,多出了不少有關礦場的網站文章。也發現一些原本鮮為人知的礦場,在近年續漸廣為人知。例子如梧桐寨鉛礦場、沙螺灣鎢礦場(Trackhikers 彌勒山、散頭村--另外以我所知至少有數組組織或隊伍曾在後來探訪)、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等...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是其中一個較「重點」漸廣為人知的礦場,除了坊間不知何者把該處植被破壞(這裹不再多講見另篇),連較知名的「明報」報章,也在副到寫了一小篇有關魔礦的文章(魔鬼一山多用 罕見多重廢墟) ,報章其中還包括一位稱之「廢墟達人」的探洞者。

很有可能而明顯地...這些網站的出現愈增,大概都因我所作的小篇的過於公開。我想在未來此處曾記錄的礦場都將變得廣為人知...雖說這些外方新作成的網站文章都不曾會引用我此小網站的來源...但看來還是有小眾人會來稍查看我這網站。對於一些不為人知的「秘點(對於一般人來說)」漸變得公開開揚,不知為何有些憂愁感。也許有些人不把探尋經歷作一記錄分享,便是因為這原因,我現在大概也開始了解及體會到這種感覺...頗為矛盾。

戰用地道在魔鬼山地區為數只佔極少(數個)。我在以前已提及過,不計算被埋的(總數超過約80個)現時仍可見的礦洞數量超過30個(於魔鬼山地區(魔南及魔北))。若計算照鏡環山及魔鬼山的總礦洞數,原本數量約超150個。至於礦洞及戰用地道,這對一般人來說確實是難以分辨,但事實兩者並無重疊而區分明確,至少在魔南區域中並沒有任何戰用地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