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19年7月7日星期日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直井A&B(礦物、地圖)/墳場至調景嶺略記

此篇為主要講記錄魔鬼山綠柱石礦場的礦洞中,在數個直井中最大的兩個直井洞,Shaft A&B。在另篇也提到既然現在已被遊人張揚開(詳見另一新篇)也順道來公開此二洞的內觀。此洞已在約2年前,探尋南面礦洞群時作探(當時我曾提到洞口旁有可用的小樹可用於下降),此二洞只在路旁不遠的淺叢位置中,但因我擔心該處較危險不宜過於公開故未曾有「公開」的念頭...如今已到此地步,決定現將把此二洞的小資訊「公開」。以下內容皆位於水泥路旁不遠處(數十米內)的淺叢中,故基本上任何人也可輕易到達以下洞口處。

下降中途回望上方洞口
(其實此二直井A&B處橫向被採空的礦脈工作面,稱為stope或更適合)
除了叢林深處的非垂直開採式礦洞外,此二礦洞應是此礦場在直井洞中數一數二大的主要礦洞。此二直井實際上可當作是同一個礦洞,兩洞在最底層相連。暫稱二洞口分別為Shaft A及B。近北的為shaft A、近南的為shaft B。 B比A細少得多。基本上A是此洞的主體(主要部分),整個洞由地平面計起往下可分作3層。而我把此二洞粗略分作兩部分以較好分辨:ShaftB包括L2.3-L3 、ShaftA包括L1-L1.2-L2 。(拍攝了一段短片網址在文末位置)

魔鬼山綠柱石礦場3d圖
ShaftA&B 3d plan(1)
第二版
我會把此二洞分作兩部分比較好分辨:ShaftB包括L2.3-L3 、ShaftA包括L1-L1.2-L2

礦藏中,綠柱石更多集中在A處、黑鎢礦則稍較集中在B處(兩者在A&B洞中皆可見只是數量的多與少),其他礦物如輝鉬礦及黃玉亦有微量。若要說此礦場的重點礦物--綠柱石的洞外及洞內比重,我會說是4:6--洞外4成:洞內6成。就我探尋所見,綠柱石的品質方面洞內的會比較好,但除此二洞外其他的數十個礦洞,當中至少數個亦有品質較好的綠柱石蘊藏,此二洞並非唯一的礦點...另外由2年前起直至現時為止,以我所見洞外的綠柱石碎礦數量仍有不少,故即使不到洞內仍可尋得綠柱石。絕大部黑鎢礦及綠柱石在風化多年下亦變得十分脆弱(本來也頗易碎)、或已為氧化鐵物質嚴重染污,取下標本時可能要相當小心/品質未必會相當好...數量原本已不多的礦藏在這些多重「限制」下會變得更難,故雖細心尋礦才可尋得良好的標本。這數次作了詳細的探尋觀察,在隱藏的位置尋得了不少綠柱石標本、及一些水晶簇等,品質十分不錯。
其中重點的發現是,魔鬼山一帶礦脈中偶可見的晶體,現在已可以確定為玉黃(topaz),而非我早期我所判定的重晶石(baryte)。我在綜合其產狀、伴生礦物、風化程度比較等,及在放大鏡下仔細觀晶體,發現與玉黃晶形一致、其光澤硬度等特徵也符合,在之前我卻錯判為重晶石。我暫時仍未有微距鏡頭在手...故暫不能拍出清晰的微觀晶體相片。反正這是前人資料中未曾有提及的新發現之脈石礦物。(詳見礦石集)

從同一晶體的不同角度作例子,見反光位置對應的晶面(a,b,c,d)
(右圖借用mindat中,黃玉的其一晶形3d模形)
曾到訪此洞只有約10次,洞內生物:只見兩隻小型種的蝙蝠,其他洞穴常見動物;蛙、蚰蜓、灶馬等也是常見於洞中....

另外我在最近帶備了一小木梯並將其運往洞下並放置在L2中(見文中),方便同好對頭頂位置的礦脈作觀察,我希望所有到訪者請不要將其破壞、取走或另作用途...

此洞的結構並不十分穩固,最好勿作出大幅的破壞。特別是層之間被採空的位置,該層礦脈(也代表通道)可能隨時會崩塌。
ShaftA&B 3d plan(2)
第一版



平行角度
另角度
手稿

===========================================================================================

(Shaft A)
已塌的L1、現連接地面的openpit
下降中途回望上方洞口
(其實此二直井A&B處橫向被採空的礦脈工作面,稱為stope或更適合)

下降至L2層前的小平台
L2 回望上方
已到L2
我沒有專業的測量儀器,此礦脈的走向及傾角我只能指出大意方位...strike N-S (估計正確大概為 N10°E、dip大概為 80° NW)
礦脈上較新鮮的採鑿痕跡

同上,多處亦有
其一小型種蝙蝠(共兩隻)



回望,前下方的直井往L3

前人留下的標記(估計也有10年左右)
內望通往L3的直井
見現於洞底的電油桶(原於直井間)

前望

原可通往L2.3的ramp/ore pass 上方
已被「回填」

見上方的礦脈走向,礦洞沿礦脈開採

右側的小分支
collapse處
走近

石英脈中雲母、綠柱石、褐鐵礦/赤鐵礦等

同上類近

見圖中脈上新鮮的採鑿痕跡(為平鑿的痕跡孔)
礦脈中有不少如上圖中質軟的綠色物質,但並非綠柱石

collapse上方為L1.2的raise

上望

raise(也可算是一個小型的raise stoping)

已上走至L1.2中
大概已raise stoping至overburden覆蓋層
頂部滿佈土泥,有植物根部下生,故與地面距離應不會太遠,估計厚度最多約2米內
本想可能上方曾有一直井往下
故推測這有可能是已塌的L1(接近露天層)原本有通道往此,或openpit處地表有直井直通


*上述raise對上的openpit處鄰近有數已塌/埋的礦洞,皆為原本有可能往raise下的礦洞
另一接近raise上方的已塌礦洞

同上已塌
於淺叢中的小坑盡頭(北),見礦脈露頭
為開採的同一條礦脈,礦脈的厚度變化不大,但此高度中的礦化程度可能極低或幾乎沒有,故未有繼續開採

露天開採的位置已沿礦脈成一小坑,其他原有的礦洞可能亦已被埋

稍上走至近頂處

回望下方

某到訪者存放在此的工具

礦場舊時的大鐵鎬鎬頭

collapse 之處被厚泥碎礦封阻,打算到內續探
原本推測後續的通道可能還有一段略長的距離、可連接往北面的直井

近觀
見比例物之寸尺
掘開少部分後,已可望見內裹,但空間仍極少(見比例物)

最後再經過一段時間後,已可進入塌方後探


L2 盡頭
結果不同預期,再往前數米已是盡頭,為一pinch


近觀
(較深色的為其一目標礦脈,估計至此處續變幼(pinching)故已沒有繼續開採往深處的價值)

左側小分支
小分支處切入另一小礦脈
近觀礦脈



(Shaft B)

沿直井側已開採的礦脈剖面

Shaft B比起 Shaft A 更接近'stope'

回望上方


已下降至最底層-L3



左側,底層盡頭(南)
已填入大量沙石泥土而變得矮窄,原本應更高闊、或可能層曾有通道再稍傾斜往下約1,2米
右側通往 Shaft A


回望上方 Shaft A,L2直井下望處



被打扁至洞底的電油桶


底層盡頭(北)



痕量至微量的輝鉬礦(圖中中部)
L3中微量的綠柱石


少量黑鎢礦見於石英脈中
取走風化的表面後內裹的黑鎢礦風化較少,但亦已變得相當脆弱,很容易碎掉。
故要在此取得良好的黑鎢礦標本頗難。



一件較難得的黑鎢礦晶體嵌於石英脈中的標本
此尺寸在此礦藏點中已算是十分大

一些後期形成的葡萄狀、錳/鋇質等氧化物



回望(南)
一件有一些年代的小鎚,但不像是礦工之物,應是後期到訪者遺物(至少10年前)

上方為ramp/orepass(L2.3)

上望L2.3
見「回填」的巨石塊,上方為剛才L2處所見的碎石堆
ramp為輔助用的接近垂直/斜坡坑道 (or incline)
綠柱石例子
有否見到嵌於岩內兩較長的綠柱石晶體(左、中下)?需小心地鑿開表面石英

同上,鑿走表面石英後
見較完整的綠柱石(左上、中下)
唯即使嵌於石英中,亦被氧化鐵物質污染。風化程度也較重,雖已小心地成功把表面包圍綠柱石的晶體除去,但晶體本身已十分易碎崩裂。

從隱藏的礦脈中其中一件採出最大的晶簇,未清潔前(已稍除去部分泥石)
同上

以上為此直井二洞的洞內觀影片

運梯略記
由調景嶺經墳場走
已到魔南區淺叢中
先以繩運吊下梯
現已存放於L2中
碎礦中仍有許多含綠柱石的碎礦

例子
例子
------------------------------------------------------------------------------------------------------------------------------------

所尋得之部分礦物,全部可到礦石集(十三)中觀看。

綠柱石(海藍寶石品種)var. aquamarine
魔鬼山
目前除於2017年所採的與白雲母共生的晶洞標本外,綜合上來說品質最好的一件(寸尺、顏色、光澤、破損等)但並非晶洞的完美結晶產狀。
晶體原為嵌於石英中,需小心除去表面石英。即使已相當細微小心,也不幸把一小段曾斷裂(左)需經過小黏合。
此處要尋得良好的綠柱石標本頗難得,魔鬼山篇也提過此礦點的綠柱石絕大部分已被風化變得更脆弱及被氧化物污染。
其品質在本地礦物來說已是十分難得,但當然無法與國際上的相比



晶體也伴生在晶柱側


  • 墳場至調景嶺略記
因到訪魔鬼山的綠柱石礦場,不知不覺也同時到訪了鄰近調景嶺的墳場,現在我已是墳場的「常客」、常到內參觀或用廁沖洗...我並不太相信鬼神之說,故墳場對我來說可算是一個如同休閒場所般之處,平日人流無幾,頗為悠閒。

來到公路邊沿岩壁上稍看
也可看到砵甸乍炮台(圖中部,山邊近海處)
也可較近距離望對岸鯉弓田木門
下望公路



墳場靈灰閣的「空中閣樓」

樓中風景 望將軍澳
層間走廊
正前往閣樓
採用「高透明度」的採光設計,光線充足映入大堂
已下往至該層
途中有一些家屬正神情凝重地由師傅領經作法,別打擾正常走過便可。
兩邊各5柱,共10柱圍圓陣
邊亭休憩
可惜風景較一般,若更接近海邊應會更好
望左側
亭下回望
回望主樓

續走往調景嶺

墳間
下望



填海工程仍進行中



每次到訪工程過度有所進展




今年1月份時的隧道口,有幸進入工地內稍看,仍未開始爆破鑽孔工程
從工程開始至今,路經此處都需等候吊臂運輸的間隔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