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19年4月14日星期日

林村梧桐寨鉛礦場--梧桐石澗/鉛鋅礦(小總結篇)

此篇為梧桐寨鉛礦場--梧桐石澗/鉛鋅礦(小總結篇),另外相關的篇章還有數小篇,包括如礦場資料篇,可在右方標籤處查看...

玉女瀑前澗段旁的淺洞
坡上二淺洞

方鉛礦、閃鋅礦、孔雀石等礦脈
自約兩年前由行山網網友集礦者兄知會而作探尋的螢石礦點後起,在約兩年間為探尋林村梧桐寨鉛礦場,已到訪梧桐寨20多次(時間主要是用於對礦物的採集及探尋,礦洞相當易尋),計算昔日舊時郊遊到訪的20多次總共也曾到訪了接近50次...經過這段頗長時間的探尋後已可作一小總結:

水極清徹,若是夏日我定入浸其中


在礦場方面,目前在整個礦場範圍地段內,已知的礦洞數量總共有約30多個(主要是梧桐石澗、雞公坑附近),最淺可只有一步深、最深則不過約20米。由於礦場範圍稍廣,不排除仍可能有少量礦洞位於地段內的其他位置(如一些無人到訪的山澗小分支、大帽山以北山坡叢林及大小菴山一帶)但相信這些目前已知的礦洞群已是礦場的主要開採工作點。所有礦洞幾乎都有灶馬、小量蚰延等洞穴常見昆蟲。而10個以內的礦洞有蝙蝠生活在內,最多的一個有約2、30隻。絕大部分洞內有水。礦場的其中一座建築遺址(礦工住宿單位)就在行山徑途上,不少位置亦可看到疊石工作平台。某方面上來說,現時供遊人郊遊的梧桐寨瀑布山徑的部分路段,很可能也要「歸功」於當年此礦場的開採活動...

總數30個礦洞中,梧桐石澗附近佔礦洞數約20個、雞公坑附近則佔約10個。梧桐石澗途經井底瀑、中瀑、無名瀑(有人稱作白蛇瀑)、主瀑、散髮瀑、玉女瀑等。梧桐寨已是熱門郊遊路線,難度在1.25(1最低5最高),路途中沒有需要以手輔助之處,但因不停的梯級上升,體力上仍有小量的需求難度。雞公坑可見另一記事《林村梧桐寨鉛礦場--雞公坑記》。

在礦物方面,曾發現的礦物有:石英(及異象)、綠泥石、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白鉛礦/硫酸鉛礦、褐鐵礦/針鐵礦、砷鉛礦/菱鐵礦、陽起石、黃鐵礦、螢石、孔雀石、矽孔雀石、方解石/白雲石(還有些微量的微細礦物我未能辨別)。礦場的主要礦物方鉛礦及閃鋅礦整體來說含量一般,一些礦洞內較多一些較少,其中有一兩個礦洞的含量特別豐富。也找到隱藏在風化表層下的其中一重點礦脈、見方鉛礦的藴藏含量確實十分充足(見下文),正如資料篇所講「林村地區被確定為可行的採礦地點,但因公眾反對而遭拒絕」。(下文只對部分礦藏較豐富的位置作小分析)

#附加小記:

在最近最後的此次探尋到訪後,對於此林村梧桐寨鉛礦場的探尋將暫告一段落...短時間內亦不會再到訪。另外在這段探尋期間,身體的體力方面也不知不覺同時在鍛煉,每次到訪一去一回、一上一落、卸下重擔後現在已走得相當輕鬆(特別是背着工具及礦標的重量)。也不知為何經常有遊人向我詢問路線(可能看我一人獨行經驗看似可能較豐富),問最多的不外乎是上大帽山的路途及回程的路途,也有人曾問及玉女瀑的路途等。

還有在數日前,由散髮瀑崖墮主瀑亡的致命意外...當日我正巧剛離開玉女瀑上大帽山方向,想不到不久的數時間後便發生了意外...不明白為何數人同行、如何可以不留意同伴的每刻行蹤?雖然其越過圍欄的行為確實是「自找苦吃」,再安全的地方也變得危險...但人既已逝,多講無謂,也只能願死者安息...


以下先會貼出大部分礦洞的小記錄、及其中數處較可觀礦脈的小分析

------------------------------------------------------------------------------------------------------------------------------------

這條路計算來回也走過7,80次了(不是每程都有走經萬德苑)
地上的碎礦


路側的露頭


含石英假象、氧化錳的石英脈
見一工作平台、走上小探

果見礦洞
也只是勘探性質的淺洞
路旁有極多工作平台,大部分皆為礦場之物(其餘的應是梯田、或用作鞏固斜坡)
大路右側有一明顯淺洞
中瀑
中瀑旁一淺洞,~7米深




石英脈中


此石英脈有晶洞



在主瀑處,見左方山坡叢中似有一礦洞,故往探。
穿過密叢


有足夠空洞結晶的石英脈




到達後,走近看發現確實是一礦洞,但只是極淺的勘探洞

同上

在礦洞位置的山坡叢中回望主瀑,當時就是在主瀑位置望往此方向,發現叢中有一陰影凹洞

穿過大葉 野芋底部


再到散髮瀑下洞稍看,仍有水晶未被採(螢石礦點詳可見早前的另一篇章)
在我到訪開鑿過後,早前填滿晶洞中的氧化錳類黏土物質早已全被水沖洗走
黃色為隱晶質石英(玉髓類)
發現含砷鉛礦/菱鐵礦(可能是假象) 的礦脈
見雜亂、叢生的片狀及砂晶狀晶體

同上、另一處較明顯的結晶
見下方接近片狀叢生、可能是菱鐵礦(siderite)/砷鉛礦(mimetite)的結晶(砂晶)(為原色,非氧化鐵污染)上方為一些土狀氧化產物

在光線下更清楚
往玉女瀑方向走
(網上見很多人稱往玉女瀑的路徑窄/崎嶇/跣滑難走。但這裏明明相當平緩開闊好走,距離亦十分短(約五分鐘路程),個人在路途上也確實沒有留意到難度有何提高,也無位置需用到手輔助。)


左側有工作平台
見山坡上有礦洞,故往上探
澗旁
在不斜的碎礦坡中上走

續上走
已到達與礦洞接近的水平高度
走近一看,只是一淺洞
回望坡下(澗)
平台不斷
已到次礦洞,走近看原來亦是淺洞

石英脈
見明顯的綠泥石,亦可見鉛

再回望

已上升至較高位置,可看到部分樹冠頂層

仍有平台
附近仍有淺洞
後在一帶叢稍探

頗新鮮的赤麂糞
這裏除了稍斜外,植被並不茂密,易探。
在此見遠方有一有棱角的疑似建築物(中間),故打算走近一探
漸近
走近發現原來只是一塊劈裂得頗為規整,如倒塌的屋牆般的大石,其灰白的顏色也像是建築的材質

見大小比例

下走斜坡回澗


此角度此畫面可望見對面山坡的礦洞

已回到澗中


此洞約十多米深,有數隻小型種蝙蝠
有鉛
見其一蝙蝠
左方的淺洞




洞外延伸的石英脈

向下延伸的礦洞


有一略寬水池

水極清徹,若是夏日我定入浸其中


水深及腰或更高

可見方鉛礦






稍深的一礦洞
此洞為Z字型,十多米深


香港的洞穴中,如見這些「一灘灘」的黑色物質,多半是蝙蝠的糞便
盡頭

較明顯的礦脈位置

此洞也有數隻小型種蝙蝠

另一處
灶馬、蚰蜒等洞穴朋友在這一帶的礦洞中亦常見
洞口外望
也再到散髮瀑上洞稍望
藍色及綠色的礦為為矽孔雀石及孔雀石(只是一層頗薄的皮殼狀產狀)為銅礦的次生礦物...不重複多講(如南丫島篇中礦點所述)
由於梧桐寨礦場中(包括雞公坑一帶)所見皮殼狀產狀的它們過薄,很難才可採集到一件較大的矽孔雀石或孔雀石標本。在鑿開岩石的時候它們多半已被震碎破裂,即使採出時未碎(只是以微力稍附在母岩上)很容易因些微碰撞崩碎、或被利物划損。故雖然它們的數量可見的較多,但並不容易採集到完整、合乎理想的完整標本(如同一些礦坑中常見的次生的脆質小結晶),回程中的保管也很重要。

其一較難得的孔雀石、矽孔雀石標本(下方石英中有一黃銅礦、背後則含方鉛礦及閃鋅礦)
在散髮瀑往大帽山方向走後(走上樓梯後)的山徑途中路經的此廢棄建築,是礦場的其一礦工住宿單位建築。
相信大部分遊人途經也不知此建築為何物,或會以為會是廢村遺屋
一旁相鄰的小屋
同上

=============================================================================

只貼出其中數處礦藏較豐富的礦脈小分析

含黃銅礦及黃鐵礦的石英脈

見於石英中攜帶的微小黃鐵礦及黃銅礦顆粒、及一旁次生產的矽孔雀石

同上,見部分肉眼可見的位置
同上
含鉛及鋅豐富的礦脈,表面已被風化物覆蓋(上圖為已被我鑿開後)
見閃鋅礦(深紅褐色)及方鉛礦(銀色、光澤強),周邊微量的綠色物質是孔雀石

見方鉛礦及閃鋅礦夾雜的位置(此塊標本中閃鋅礦佔較多)

把部分表面受風化的岩石取走後,便見原來的「真面目」
整條礦脈皆含大量的方鉛礦及閃鋅礦
愈採愈見更多
相片的畫面中,所有位置(包括風化物下)都含有鉛鋅礦
#鉛鋅礦不是一種礦物(名),是指鉛礦及鋅礦...通常是指(鉛礦石)方鉛礦及(鋅礦石)閃鋅礦這兩種常密切伴生的一種礦床類型

正採走大部分脈石,下方的泥白色風化物內裏也是鉛鋅礦

其一採下的方鉛礦及閃鋅礦含容較高的脈石例子
同上背面

已採走了不少脈石,續從預計好的位置打鑿入孔

見整條礦脈的一個層面已被劈裂分離
別看其表面,內裏也是含大量的鉛鋅礦


另一採出較大件而含量豐富的脈石例子,見下
同上敲開後、內裏
以圓頭鎚(把力集中在一點)敲打其中央,讓其較平均地破開如上四份後,見斷面全是閃亮的鉛鋅礦
見右側的礦脈成份含較多綠泥石(較軟質)
以綠泥石為主的含鉛鋅礦脈石例子(此塊方鉛礦佔較多)
見數條平行的方鉛礦及閃鋅礦條帶,夾雜在綠泥石層中
同上小分析
Gn:galena/Chl:chlorite/Sp:sphalerite/Lm:limnoite/Gth:goethite/Cer:cerussite/Ang:anglesite

同上背面
另外我發現有些無色/白色的白鉛礦(可能性較大)或是硫酸鉛礦結晶於礦脈中(上圖中白色的細小結晶)
不太顯眼,初見時本以為是石英結晶,但當細看其晶形(大部分是柱狀及扁平狀)發現不似是水晶,也不像方解石等較常見旳礦物晶形
白鉛礦及硫酸鉛礦是(一般來說)方鉛礦的次生礦物(如孔雀石為銅礦的次生礦物般)
但兩者成份不相同,分別為與碳酸及硫酸進行化學反應的產物,一般會先轉化成硫酸鉛礦,後再轉化成白鉛礦

有點失望的是,也沒有發現方鉛礦或閃鋅礦的晶洞(或許再深採~1米可增加發現的機率,手工採鑿的技術及時間不是問題,但還是不適宜作如此大的破壞)
綠泥石脈石中結晶較大的方鉛礦例子(如川龍處的)
故見解理面的光澤較清楚明亮

見在褐色的某種氧化物條帶(主要是褐鐵礦及針鐵礦)中,含有白鉛礦/硫酸鉛礦(見礦石集中清潔後的晶體)
礦脈中的方鉛礦及閃鋅礦採之不盡(單是此條較豐富的礦脈,就這樣看估計其方鉛礦分佈最少也有數米深的蘊藏)
=============================================================================
尋得之部分標本,全部可到礦石集(十二)觀看

皮殼狀的矽孔雀石及孔雀石伴生黃銅礦、閃鋅礦--01

綠泥石(chlorite)中伴有方鉛礦(galena)閃鋅礦(sphalerite)及黃銅礦(chalcopyrite)--06
上部為褐鐵礦(limnoite)/針鐵礦(goethite)上伴生白鉛礦(ceruusite)/硫酸鉛礦(anglesite)(白鉛礦可能性較大)晶體

含陽起石/赤鐵礦異象(phantom quartz with actinolite/hematite inclusion)的較長、品質略佳的水晶簇--01
此礦脈中的水晶中的異象集中在晶體根部,大致為柱狀/條狀,顏色為紅至綠色...陽起石亦有紅及綠色的產狀。我不能100%肯定內含物,但陽起石的可能性十分大。
可較看到大部分的異象內含物,中間較最大的晶柱中的暗色物位置也是內含物造成
見白鉛礦/硫酸鉛礦晶體產於褐鐵礦/針鐵礦(應還有微量我未能辨識的其他氧化物)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