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20年12月31日星期四

南丫島錳礦場(二)探尋篇 - 探尋錳礦場、綠柱石新礦點之發現

此記事為南丫島錳礦場(二)探尋篇 ,另外如有興趣可到(一)資料篇 - 【另覓新機遇、是錳還是鎢?】查看有關礦場資料方面的詳情。

香港的錳礦點其實並不算少,但分佈零散,特別是氧化錳類的礦物。我在本地曾尋得不少錳礦標本,也是以氧化形式的為主。也會好奇,香港有否曾對錳進行開採。查過資料後,發現香港也曾開採錳礦,只是為數極少。南丫島錳礦便是極少數開採錳的礦場之一,雖我以前亦曾到過南丫島作其他礦點的探尋(硅孔雀石及黃銅礦等的礦點,有興趣可往右側標籤處查看)另有鎢礦礦點在島上,但其位置對我來說仍是比較意外。1

===================================================

此行主要的發現是綠柱石新礦點的發現,此前未曾有報導此處有綠柱石的蘊藏。但礦點中的綠柱石品質十分一般,故此發現雖有香港地質礦物研究上的意義,但在礦物標本方面並無何可值得期待。礦場範圍一帶只有數量較多但品質普通的石英脈,即使有細小晶洞其品質亦甚為差劣...並沒有任何可觀的礦物可取,基本上是不會有收穫,所尋得的標本皆為基於記錄而集。且不談車船費,對同好們來說這裹實在沒有必要到訪。所尋得的標本有綠柱石、普通的石英、硬錳礦等,無法肯定部分標本。

南丫島錳礦中集得的標本例子

南丫島錳礦場
南丫島錳礦場的礦洞及壕溝例子

南丫島錳礦場由於範圍相當細小,礦洞等採礦作業皆不難尋找,主要開採區域的植被亦並不茂密,故此礦場對一般人來說應亦不難到達。由於礦場北面一帶位處墳場內、及隣接北面的大型私人地段,為尊重先人及避免引起私人地段的麻煩,故北面邊緣的一小部分皆無法作出有效探尋。

現時地形圖下的礦場詳圖

經過探尋後得知此礦場皆有採用露天及地下的方式開採,分別有壕溝及礦洞的出現。主要重點的開採區域位於範圍內靠近北方的山崗(只有60多米高的小山)南脊左側之上,向南延伸至山坳下。約5個主要礦洞皆位於此區域中、曾有一個直井及2個仍明顯可見的壕溝。從以上可以大致推測目標礦脈的走向(藍線)。仍有約7-8個小型礦洞於礦場範圍內,但皆而已被埋或是陷塌,故不將其標示於此圖上。

主要開採區域(紫虛線內)

主要開採區域約由山坳起向北往上延伸、至小山崗西側山坡之上。區域內有四個明顯礦洞、及一個露天式壕溝。據現場所見亦推測曾有一直井於區域中。另我拍攝了一小段短片記錄礦洞內態況,可到此https://youtu.be/Dr8V0ZiL06k查看。

其中重點的開採作業位置是下述由地下礦洞連接地表壕溝的組合結構,直沿其中一條主礦脈開採,總合起的長度約有40米長。是為礦場所開採最富藏化的一段目標礦脈。加上附近較集中開採的礦洞,故稱之為主要開採區域。
  • 有直井連接上方壕溝的礦洞
礦洞壕溝組合結構示意圖(因較特別故特意作此圖)
下方將會提到上圖中,已埋封的直井所連接的礦洞及露天開採作業

有直井連接上方壕溝的礦洞
此礦洞可說是此礦場的主礦洞,是目前已知最長、涉及的結構較多的一個礦洞

礦道中
此洞有數隻蝙蝠,見上圖

一側有一小段試探分支

此洞約深20米內,寬約1米。

石英脈中攜有的綠柱石(乳白色的)(Beryl bearing quartz vein)
綠柱石的品質不佳,既細小不透明亦無色澤,大部分晶體晶形不明顯,集合成團塊狀


礦洞的周壁的岩石看着不太穩固

隧道中一側的岩石看似相當不穩,應與礦洞離地面的距離有關,加快了其崩塌的進度。
一些岩塊被用作「腳墊」支撐岩壁,或多或少有些作用。


黏土與泥沙結合的結果,更加上蝙蝠糞,沒有人會想踏入。

礦洞「盡頭」
現時看似確實已是盡頭,不仔細留意可能已折返,但其實左上方仍有向上發展的通道。

此處曾有一向上的直井通道(見前的示意圖),現時已被長時間固結的泥石填埋。

估計未有泥石填入前離此層礦洞約高3米。可能是一個階段形式的直井,即3米後有一小台階,再接上另一直井續往上,因3米的距離仍離上方的壕溝有些許差距,另外是回填的泥石會難以固結。

有一推測,由於此洞有直井連接上方的露天壕溝,故露天開採的壕溝,或者可經直井運送礦石,再由此洞運出。但由於兩者距離相當接近,又非大型礦洞;理應無需特意開鑿一直井作運輸,故有可能只是純綷為採鑿礦石而開採此直井。也無法得知是上方的壕溝,或是此礦洞先作開採。

已固結的泥石看似十分不穩,部分位置已凌空,回填的泥石正緩慢地再次下塌。
為免造成崩塌等結構問題,最好也勿對其施上任何外力。

礦脈的近觀
此處是礦脈最為清晰的一處,但由於安全問題只可眼看而無法作任何採探。

左側的應是花崗岩類的火成岩、中間墨綠色的可能是變質岩、右側是一石英脈。石英脈的右側應還有岩脈或礦脈,但被泥石遮埋。此角度由於與從洞口進入的方向完全相反,因此照片的拍攝頗費力。需把人抬頭往上後傾,需站高但又不可太高免碰撞上方的泥石,半蹲着上身。

洞壁上生長的菇菌,淡紫色又毛絨絨

  • 露天開採壕溝
前者礦洞入口的斜坡之上,便是露天開採的區域。兩者相當接近,幾乎是隣接。

前者礦洞盡頭發展向上的直井正位於此處(橙色)
由於已回填大量泥石,現於壕溝上已不能看到任何如直井向下發展的痕跡。

壕溝現高約2米,未回填前可能3-4米深;約2米寬
數棵大樹早已在此壕溝中落地生根

壕溝朝山坡向上延伸約20米,坡度不大。盡頭亦可見明顯的凹坑地形。

  • 壕溝北面的另一礦洞

此洞就在壕溝西北面不遠處,亦相當易尋

洞口內望

洞只深不到10米

盡頭



洞壁上有不少可能是碳酸鈣鎂石(Huntite)的幼脈

亦有可能是菱鎂礦(magnesite)


見紅線標示的一條「幼脈」(乳白色)、石英(灰色)、綠柱石(微淡白綠色)
見原是白色但氧化後表面成褐色,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後內裹仍是原白色。
這正符合菱錳礦的特性,故有可能是菱錳礦但仍不能確定。


曾嘗試向上發展,顯現是徒勞

毛絨絨的蜘蜘可能是不少人的惡夢。

如文首提到的,例如此處。這顆小樹,可見是有選擇性地砍伐,但其實真沒必要砍走。

有部分砍下的樹幹也不小,起碼3-4年才可長回。相比魔鬼山略好,但最理想絕對是一顆也不砍。

此礦洞北面的另一礦洞,由於當日手機已沒有電力,因此未能攝下任何相片。該洞比較窄,長度約10米深。我嘗試憑記憶在地圖中標下其位置,故唯有此洞的位置標示誤差可能會較大,請見諒。

  • 首一礦洞下方的另一礦洞

此洞是最接近山坳底部的礦洞

盡頭
洞深在10米內

回望
此洞的目標礦脈較不明顯

亦曾嘗試向上發展,但並未有進一步打通往外

仍是蚰蜒


這是位於上述礦洞下方、現已被埋的洞口(地形圖中褐色示)
雖已被埋但亦明顯可見地形變化

在附近也有些墳地,在航空照片上容易混淆

已日久失修

於山坳一帶,有大量岩石碎塊散佈放山坡上。
如同資料篇提到的,是為除去而破碎山坡上有危險的大岩塊的結果。也因此,礦標的探尋略為困難。

同上,走近觀

  • 附近一帶的次要作業區域
地圖中於礦場西面的另一小壕溝(橙色)
在行人路旁明顯可見

已被回填封埋
此壕溝比山上的尺寸細小

於主要開採區域的北面一帶,有至少10個更小型的礦洞。
上圖是位於墳場附近明顯的淺洞

此洞仍可明顯看到洞內通道,亦可以內進。故有在地圖上標示其位置。
此洞只深約4米。由於洞外已可看通洞尾,故不內進。

正如文首提到,北面附近隣接大型私人地段,避免引起私人地段的麻煩,故北面邊緣的一小部分皆無法作出有效探尋。經我的觀察有守地犬亦有保安,故我實在無法在該一帶作詳細探尋,在距離20多米外,該犬已察覺我的存在而作如吠的警戎動作。

看似有洞口的位置也無法入探

墳地一帶已被封埋的礦洞

礦場範圍北面的小山崗上,望向東北面崖頭

望向東南面、東澳灣方向

另一隱藏於草叢下的小洞例子

再一例子

同上,近觀

  • 尋礦標
由於本來已是小型的開採規模,故碎礦中幾乎找不到含礦的碎礦。加上一帶碎石混雜,以下的標本數量看似多,但其實相當難以發現。

一些氧化錳的例子,夾雜於石英脈中

一帶少有的石英晶體,但卻品質差劣。

已是此一帶色澤透度最好的水晶...此品質固然不會取走

氧化錳填充於石英脈隙縫中,即為硬錳礦(Psilomelane)

以我所見仍有不少含鎢錳礦的大塊碎礦,如上圖
左下方是礦物所在

同上,現場鑿走多餘的母岩後(未清洗前)

含錳鎢礦的另一碎礦

同上,破開後可發現並不只有石英(灰色),其他部分(乳白色)的解理面明顯不同。
較大可能為方解石(calcite)或菱鎂礦(Magnesite)。

其中有一零星的淡粉紅色礦物晶體見攜於破開的石英內。
由於數量極少、亦已破碎。故無法肯定為何礦物,有可能是菱錳礦(Rhodochrosite)或螢石(fluroite)

見一條貫通綠柱石集合體的疑似菱錳礦「幼脈」,原是白色但氧化後表面成褐色,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後內裹仍是原白色。


以我所見一帶仍有不少的綠柱石可見於碎礦中,但絕大部分品質參差,晶形亦難以成形。
此已是品質最好的一件。

鑿去多餘的母岩後

此件為清洗後的一件含綠柱石的石英脈段標本,見乳白色的綠柱石晶體。
即綠柱石在此礦場中的常見產狀,可得知其品質實在差劣。

再一黑鎢礦,見暈彩

破開後
另外,亦尋得一大塊可能是菱鎂礦(Magnesite) 或碳酸鈣鎂石(Huntite)的碎礦 

只尋得一件

將碎礦均匀破開數塊後

表面是不起眼的泥土色

見包裹在內的脈狀石英(左上)
一帶罕見帶有空洞的石英脈

破開後,一些有結晶的硬質氧化錳,但只是一薄夾層。


所開採的礦脈伴有的脈石,雲母常見於脈石中。

另有一些應是造岩的輝石(Pyroxenes)或閃石(Amphibole)(還有雲母),它們普遍是黑色,在一帶的岩石中常見。
它們的光澤較閃耀,但並不是此礦場開採的礦石,不要誤判。

另有一些與黑鎢礦相似的黑色條狀礦物,實際上應是閃石 (Hornblende)而非鎢礦石或是其他錳礦石,亦不要誤判。


南丫島此行,風景方面因把心神放在探尋,故我也沒有多張照片,也拍不出好風景。

回程時的灣岸
----------------------------------------------------------------------------------------------
後記:

南丫島礦場的資料我在9月份時查閱,至今才有時間完成整篇小報告文章。我曾提到的「另一個範疇領域」正是此。此篇也是首次自己正式「包辨」所有研究工作的礦場篇...未來我將會開始盡力完成此類型的記事報告。不過成本也頗高,亦相當費時...

主要開採區域一帶的植被有被「修剪」的痕跡。想不到魔鬼山後仍會遇到此種事情...但可見此次的除樹者都只砍割小樹的中間高度,明顯有控制影響的意識,所砍去的並不如魔鬼山般的造成的破壞影響之深。但此一帶的植被比起魔鬼山甚至更疏,只要花十餘甚至數秒的時間來撥開,已可通過...實在沒有任何必要除如此數量的枝。自己可以說的都已說了,也不知可以再講什麼來作勸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