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起將陸續制作更多有關香港礦場歷史的研究,並將重新制作粗疏的記事,以提高內容品質。預計需時五年 ***

2020年12月31日星期四

鉛礦坳之「鉛礦」古礦場【第三部分】:從礦業文獻古藉作推估-鉛礦坳鉛礦場的結構與運作


此篇為鉛礦坳鉛礦場的【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探討有關鉛礦坳的鉛礦場的結構及運作情況。透過分析一些前人所作有關其他清代礦業運作情況、及一些有關清代礦業的古藉,嘗試推估出鉛礦坳的鉛礦坳歷史運作情況及詳情,我想此記事大概是對大眾來說最為感興趣的篇章。另有【第二部分】主要記錄「主要開採作業」的內容、及【第一部分】主要有關「次要開採作業」,即相對開採規模較細小的開採區域及鉛礦坳鉛礦場的相關歷史之類的初步小資料篇。


 鉛礦坳的鉛礦場,大概是香港記載中已知,歷史悠久的礦場之一。最遠有記載的為:
(一)銀礦灣鉛礦,~1600年於明朝年間開採;(二)為蓮麻坑鉛礦,~1880年於清朝年間開採(但由外國人開採)。由1866年首張有標示鉛礦坳附近的鉛礦場的地圖(清朝「同治」年間)至約20世紀礦場停閉前,礦場至少運作了約30年。雖無法考究其實際的開礦及結業時間,但我們可得知礦場的運作期間應皆處於清朝內。香港雖在1866年之時已被英國佔為殖民地,但當時只割讓了香港島及九龍,新界尚處於滿清管轄的範圍中(新界在1898年割讓)。 


另有一個證據,除了由意大利傳教士佛倫特里1866年繪制的地圖外,直至1890年前,均無一幅地圖曾對新界深入地區作記錄⋯⋯無疑,礦場非由外國人,而是由本地華人所開採。   故鉛礦坳的鉛礦場的運作,極可能是以清朝後期的礦業模式來營運的。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或可從歷史上有關礦場的資料,來推考鉛礦坳鉛礦場缺失的歷史,其構成及運作情況。


20世紀前,中國的鉛/錫礦場位置分佈圖
(Peter J. Golas, 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ume 5,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上圖中為20世紀前中國鉛/錫礦場的位置分佈,時間包括由西漢(206BC)至清朝1900年前之長。S字頭的標示代表廣東區域內,最接近香港的鉛/錫礦場是S25的新會錫礦場,在香港西面約100公里處。其餘皆距離香港至少250公里之外。但位於香港的鉛礦坳礦場並未有記載在上,或證明鉛礦坳的鉛礦場規模相對極為細小。

從文獻對鉛礦坳鉛礦場進行的推估,可大致分為十二個部分。內容包括礦場組成的結構、礦場運作構成及相關雜事,見下。

鉛礦坳之「鉛礦」古礦場【第二部分】:主要開採作業

根據探尋所得,我將鉛礦坳鉛礦場開採活動分為兩部分,分別是「主要開採作業」及「次要開採作業」。「主要開採作業」地區是相對來說開採活動較集中、規模較大(如礦洞及露天開採的大小)的開採地區;「次要開採作業」地區則是相對開採活動較零散、規模較細小的開採地區。「主要開採作業」的痕跡相對明顯易尋、「次要開採作業」的痕跡則部分不明顯。

此篇為鉛礦坳鉛礦場的【第二部分】主要記錄研究「主要開採作業」的內容,基於保護及安全考慮暫不公開部分報告資料。而【第一部分】為主要有關「次要開採作業」,即相對開採規模較細小的開採區域及鉛礦坳鉛礦場的相關歷史之類的初步小資料。尙有【第三部分】為探討有關鉛礦坳的鉛礦場的結構及運作情況。

主要開採作業中的礦洞

******此記事中所有會直接透露礦洞位置的內容皆暫時屏障(文字會以#代替),待未來適當之時才會公開,這可能導致推理內容的文句無前文後理、不通順,亦請見諒。******

鉛礦坳之鉛礦場位置概觀圖

  • 礦場尋得礦物
由於無法於礦洞進行採樣及研究,洞外碎礦亦經過百多年風化等因素,現時要找到任何此礦場主要的蘊含礦物(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黃鐵礦)的標本近乎不可能。以下兩件是極為困難地尋得的含礦標本。品質雖差,但其證明了此處曾有這些開採過的礦物,是對鉛礦坳來說珍貴的記錄標本。

鉛礦坳鉛礦場的方鉛礦標本,現已極難尋得含礦標本


鉛礦坳鉛礦場的其他伴生礦物

  • 礦場主要開採作業
 * 礦場示意圖、礦洞的位置是經過探尋時遂一記錄的衛星精確位置,誤差大概為米內。而礦洞的朝向及走向,亦是在探尋時記錄的朝向。礦洞的長度則會在已塌及無法內進的情況下屬推測,但推測仍是基於洞口內觀所見、及隣近已知的礦洞長度、及礦脈走勢來作參考。故資料中的礦洞或露天開採走向、位置等,非大意位置或隨機標記,雖有一定誤差,但已是較準確的描述。 

鉛礦坳之「鉛礦」古礦場【第一部分】:次要開採作業、相關初步資料、礦物

鉛礦坳
連接四面八方、廣為人所熟識的山坳--鉛礦坳

鉛礦坳(Lead Mine Pass),一個作為山中交滙處且遊人常駐經的山坳口;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郊遊美景「城門水塘」、針山及草山兩座高山附近、路通荃灣、大埔等...幾乎所有山友對此地都不會陌生。其地名當然有其由源,鉛礦坳--顧名思義,自然是曾有鉛礦的開採,造就了現在的「鉛礦坳」。

可是每當再細想一層,既稱鉛礦坳,但卻不見鉛礦...那「鉛礦」到底遁隱何處?想必這是不少人在細想鉛礦坳之名時,對其歷史所曾作出的疑問...地質師朱晉德先生及香港工業歷史組織(INDHHK)等人,在研究香港礦業時也曾對鉛礦坳的歷史作出疑問,我自己當然亦不外乎。組織就此曾作6篇相關記事來探討,到底「鉛礦」的位置何在...(該6篇小記事可到另一記事中查看,我作了一重點小𣾀整)

============================================
-根據探尋所得,我將鉛礦坳鉛礦場開採活動分為兩部分,分別是「主要開採作業」及「次要開採作業」。「主要開採作業」地區是相對來說開採活動較集中、規模較大(如礦洞及露天開採的大小)的開採地區;「次要開採作業」地區則是相對開採活動較零散、規模較細小的開採地區。「主要開採作業」的痕跡相對明顯易尋、「次要開採作業」的痕跡則部分不明顯。

此篇為鉛礦坳鉛礦場的【第一部分】,內容主要有關研究「次要開採作業」,即相對開採規模較細小的開採區域及鉛礦坳鉛礦場的相關歷史之類的初步小資料,還包括對於礦物的小分析。而【第二部分】主要記錄「主要開採作業」的內容則可到另一篇章中查看。尙有【第三部分】為探討有關鉛礦坳的鉛礦場的結構及運作情況。

左:鉛礦場中所採集的一件方鉛礦(galena)標本
,為鉛礦坳的鉛礦場開採的主要鉛礦石,風化磨損頗重
右:目前於次要開採區域中所見,其二保全較為完好的小型古礦洞,已有超過100年歷史之久

最近開始對鉛礦坳地區的鉛礦作初步的研究,經過推測及探尋,終尋得數個很大可能的開採區域,應就是鉛礦坳的「鉛礦」。礦洞的狀況普遍並不良好,絕大部分已塌,結構極不穩固。但仍有數個相對保存「完整」仍可走入的礦洞。由於洞內無法採集、洞外的碎礦風化、植被濃密等原因,礦物的探尋相當困難。

事實上在我的預期中,鉛礦坳的鉛礦探尋應將十分困難。其作為香港其一已知最古老的礦場(由開採至今已有約150年之久遠)、久缺資料、範圍廣闊、一帶植被亦相當茂密。本來我是把鉛礦坳的探尋次序放到所有探尋計劃中的尾部。但自基本上皆已到訪鉛礦坳附近的其他可能鉛礦後(梧桐寨鉛礦、甲龍鉛鋅礦、川龍鉛鋅礦),便打算「一氣呵成」將就在鄰近不遠、那一最為神秘的鉛礦坳亦順道一併作計劃探尋。

組織對鉛礦坳鉛礦位置的兩個主要傾向是:鉛礦很可能位於現時城門標本林處、及該鉛礦有可能是位於附近的鉛礦(碗窰、梧桐寨)。但在經過後來自己所作的一些考究後,對於其第一點傾向,我認為鉛礦並非位於標本林處,而是另有他處,並推測出數個可能的開採區域,最後確實找到了那鉛礦的位置,但有很大部分的開採區域應被工程等發展淹埋、或被茂密植被、大型塌坡埋沒;至於第二點傾向,此我認為有一定的可能性,但碗窰的鉛礦探尋又是另一個故事,其資料比鉛礦坳更少,目前還不曾研究過。至於梧桐寨處的鉛礦場,理應不會經由鉛礦坳之遠來運送礦石,且有其他更快捷的運送路徑(如東面往大埔),故梧桐寨應並非是鉛礦坳的名稱來源。

========================================
  • 一些由前人所作、及少量我所作有關鉛礦坳鉛礦場的初步資料:


上文:
一些小型開採曾於大帽山頂附近和鉛礦坳附近進行。 這些工作主要是沿著「大帽山組(Tai Mo Shan Foramtion)粗晶屑凝灰岩」內一些狹窄的斷層帶中散佈的Pb-Zn-Cu(鉛-鋅-銅)礦化作用。 這些開採工作皆為非商業規模,且沒有任何關於其運作的記載。 據Weld(1915)和Peng(1978)的報告,這些礦石由方鉛礦(galena)與閃鋅礦(sphalerite)以及次要伴生的黃鐵礦(pyrite),黃銅礦(chalcopyrite)和磁黃鐵礦(pyrrhotite)組成。

(「鉛-鋅-銅」所指的主要礦物分別是代表「鉛」的方鉛礦(galena);代表「鋅」的閃鋅礦(sphalarite);及代表「銅」的黃銅礦(chalcopyrite)。這些礦物我亦曾在香港其他礦點集得標本,有興趣可到網站中其他記事查看。)

-即鉛礦坳的鉛礦應為小型開採作業,如針山那一般規模類型的大型貫通山體的礦洞應不存在於此區域的鉛礦場中。在1900前的早期年代,開採的工具亦較有限,當是以人手開採,以小型礦洞及壕溝的露天開採方式開採。

鉛礦坳之「鉛礦」-- 組織所作有關鉛礦坳的小資料

此記事為整合香港工業歷史研究組織(INDHHK)所作有關鉛礦坳(Lead Mine Pass)位置探究的資料。組織共作有6小篇記事,我抽出了各篇中的重點,並重整修作為一𣾀整(經我翻譯)。總括來說,組織的對鉛礦坳鉛礦位置的兩個主要傾向是:鉛礦很可能位於現時城門標本林處、及該鉛礦有可能是指位於附近的鉛礦(梧桐寨、碗窰)見下文。

另外我所作鉛礦坳鉛礦相關的記事(包括探尋、及古礦洞等)可在相關標籤中查看。


摘錄自1898年殖民地開發後,對該地區進行的首次全面調查。該地圖於1904年印製,為該地區的首張高品質地圖。「鉛礦坳」已明確被標出。





首張新界地圖,於1866年出版,名為「新安縣地圖」,即廣東的南部地區。 地圖的標題記錄了其來源 「根據意大利傳教士在四年專業工作期間的實際觀察得出的」。 雖然製自這種令人懷疑的資料來源,但該地圖卻意外地非常準確。 在其上,可見大帽山與草山(寒山頂)之間有一山坳,其隣近有一「鉛礦」,假定此鉛礦為鉛礦坳的名稱來源。

該礦場標示在寒山頂的西南坡(草山)上。 當轉換為現代地圖位置時,該處離城門標本林非常接近,城門標本林是山坡上唯一不尋常的地形。

(經過我的研究此推測有誤。自己就此作出的一些研究,由於避免破壞等原因,暫不會公開...)

南丫島錳礦場(一)資料篇 - 【另覓新機遇、是錳還是鎢?】

***此篇為首個由自己所作的正規礦場篇章,往後會開始製作其他同類篇章記錄***
此記事為南丫島錳礦場(一)資料篇。另外如有興趣可到《(二)探尋篇查 - 尋錳礦、綠柱石新礦點之發現 》看有關礦物方面及現場的詳情。南丫島礦場的資料在9月份時查閱,至今才有時間完成整篇小報告。

南丫島錳礦場

香港的錳礦點其實並不算少,但分佈零散,特別是氧化錳類的礦物。我在本地曾尋得不少錳礦標本,也是以氧化形式的為主。也會好奇,香港有否曾對錳進行開採。查過資料後,發現香港也曾開採錳礦,只是為數極少。南丫島錳礦便是極少數開採錳的礦場之一,雖我以前亦曾到過南丫島作其他礦點的探尋(硅孔雀石及黃銅礦等的礦點,有興趣可往右側標籤處查看)另有鎢礦礦點在島上,但其位置對我來說仍是比較意外。

===============================================

臨時採礦牌照No.18 (Temporary mining licences No.18) 為南丫島的錳礦場所有。於1952年開始運作,至1954年結業。佔地19英𠺖(約7.7公頃),範圍以臨時採礦牌照中來說算是較為細小。開採牌照總共續期4次,每次半年(6個月)即總開採時間為2年。



1963年航空照片中的礦場位置圖
(因政府牌權問題請勿在未經同意下隨意使用此圖片)

上圖中可見礦場位置位於南丫島中心東面的模達(Mo Tat)的東北一帶,礦場中心位於兩座小山崗間的小山坳,範圍相對來說十分細小。其地形可從下方礦場地形詳圖、或實地探尋拍攝的照片(另一篇)中查看。

現時地形圖下的礦場詳圖

經過探尋後得知此礦場皆有採用露天及地下的方式開採,分別有壕溝及礦洞的出現。主要重點的開採區域位於範圍內靠近北方的山崗(只有60多米高的小山)南脊左側之上,向南延伸至山坳下。其中最大的結構為由礦洞、直井及露天開採的壕溝組成(見探尋篇)。約5個主要礦洞皆位於此區域中,曾有一個直井及有2個仍明顯可見的壕溝。從以上可以大致推測目標礦脈的走向(藍線)。仍有約7-8個小型礦洞於礦場範圍內,但皆而已埋或陷塌,故不將其標示於此圖上。

南丫島錳礦場(二)探尋篇 - 探尋錳礦場、綠柱石新礦點之發現

此記事為南丫島錳礦場(二)探尋篇 ,另外如有興趣可到(一)資料篇 - 【另覓新機遇、是錳還是鎢?】查看有關礦場資料方面的詳情。

香港的錳礦點其實並不算少,但分佈零散,特別是氧化錳類的礦物。我在本地曾尋得不少錳礦標本,也是以氧化形式的為主。也會好奇,香港有否曾對錳進行開採。查過資料後,發現香港也曾開採錳礦,只是為數極少。南丫島錳礦便是極少數開採錳的礦場之一,雖我以前亦曾到過南丫島作其他礦點的探尋(硅孔雀石及黃銅礦等的礦點,有興趣可往右側標籤處查看)另有鎢礦礦點在島上,但其位置對我來說仍是比較意外。1

===================================================

此行主要的發現是綠柱石新礦點的發現,此前未曾有報導此處有綠柱石的蘊藏。但礦點中的綠柱石品質十分一般,故此發現雖有香港地質礦物研究上的意義,但在礦物標本方面並無何可值得期待。礦場範圍一帶只有數量較多但品質普通的石英脈,即使有細小晶洞其品質亦甚為差劣...並沒有任何可觀的礦物可取,基本上是不會有收穫,所尋得的標本皆為基於記錄而集。且不談車船費,對同好們來說這裹實在沒有必要到訪。所尋得的標本有綠柱石、普通的石英、硬錳礦等,無法肯定部分標本。

南丫島錳礦中集得的標本例子

南丫島錳礦場
南丫島錳礦場的礦洞及壕溝例子

南丫島錳礦場由於範圍相當細小,礦洞等採礦作業皆不難尋找,主要開採區域的植被亦並不茂密,故此礦場對一般人來說應亦不難到達。由於礦場北面一帶位處墳場內、及隣接北面的大型私人地段,為尊重先人及避免引起私人地段的麻煩,故北面邊緣的一小部分皆無法作出有效探尋。

現時地形圖下的礦場詳圖

經過探尋後得知此礦場皆有採用露天及地下的方式開採,分別有壕溝及礦洞的出現。主要重點的開採區域位於範圍內靠近北方的山崗(只有60多米高的小山)南脊左側之上,向南延伸至山坳下。約5個主要礦洞皆位於此區域中、曾有一個直井及2個仍明顯可見的壕溝。從以上可以大致推測目標礦脈的走向(藍線)。仍有約7-8個小型礦洞於礦場範圍內,但皆而已被埋或是陷塌,故不將其標示於此圖上。

主要開採區域(紫虛線內)

主要開採區域約由山坳起向北往上延伸、至小山崗西側山坡之上。區域內有四個明顯礦洞、及一個露天式壕溝。據現場所見亦推測曾有一直井於區域中。另我拍攝了一小段短片記錄礦洞內態況,可到此https://youtu.be/Dr8V0ZiL06k查看。

其中重點的開採作業位置是下述由地下礦洞連接地表壕溝的組合結構,直沿其中一條主礦脈開採,總合起的長度約有40米長。是為礦場所開採最富藏化的一段目標礦脈。加上附近較集中開採的礦洞,故稱之為主要開採區域。
  • 有直井連接上方壕溝的礦洞
礦洞壕溝組合結構示意圖(因較特別故特意作此圖)
下方將會提到上圖中,已埋封的直井所連接的礦洞及露天開採作業

香港本地的氧化錳礦物 - 略述

此篇為主要對香港本地氧化錳(manganese oxide)礦物的一個小𣾀整。香港的錳礦基本上大多以氧化物的形式出現,非氧化類錳礦的蘊藏相對下極少。故在此主要講講氧化錳類的錳礦礦物。以自己的經驗所見,氧化錳的分佈相當廣,亦比較常見,但單一礦點的含量通常都不多,以小型礦點零星分佈在香港角落。

鏡乳狀至葡萄狀的軟錳礦集合體 (stalactitic / botryoidal pyrolusite)

  • 氧化錳礦物的常見產狀
這些氧化錳最常見的產狀,是以皮殼狀形成一層覆蓋物,出現於岩石節理、礦脈縫隙中,形成類似污染般的黑色物質,如比較典形的樹枝狀軟錳礦(pyrolusite)。這類的氧化錳較容易辨認,猶其是其易溶於水及易污手的特性。

典形的樹枝狀軟錳礦(dendritic manganese)

其次常見的產狀,則是葡萄狀至鐘乳狀的集合體...質地可以硬亦有軟者,大概是形成時間長短及環境的影響(水的作用/壓力等)所致,當然內裹組成的金屬元素成份會大有不同、硬度也會隨之改變,最後形成數十種不同的亞錳礦物,久缺專業儀器下亦無法細分。

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

更新小言 - 無暇與憂心

幾日前一位同好在此網站留下一句留言,「為何4月開始就沒有更新,期待很久」。的確我在這段約談半年(6個月)的時間中,都不曾來網站中作更新,也沒有說明原因。這位同好確實是如同喚醒我般,將我對尋礦的記憶悄為重現起。我也是想,現時如此,似是有點愧對那些對我有些許期望的人(或者是曾經有的),當然我也是有「苦」在,所以才會如此頗長時間未有更新。既已「問到了」,那我也可以在此講講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是,至現時仍在持續的肺炎病疫。除了因健康安全盡量減少出外令探尋時間減少外,這疫情,大家也知道市道經此變差等,工作情況產生變化...我一位普通人故然也牽扯到其中,故現時的確比以往變得更為忙碌,模式的改變不知何時才可再度「正常」。現時的尋礦時間確實比以往(約1年前吧)少,現場探尋、整理記事、拍攝及清潔等工作也沒有太多空閑(或是懶)。

另外側是早前一直在意的礦場公開問題。愈多人得知的同時,受破壞的機會亦同時上升。人是否有善惡心我始終不可能控制,故若選擇公開、受到破壞幾乎無法避免。故我一直在憂心也反思到底是否要繼續下去,也見我在2020年約他6月時曾一度發佈的鉛礦坳鉛礦場篇章突然消失,正是因此我把它撤消了。最終...我還是決定繼續「尋礦」,但會衡量情況而決定公開的程度。鉛礦坳的篇章也會在稍後回復,重新發佈。

但,其實這段時間中我也有了不少新進展(但相對這段時間中,本應探尋得的,其實是少了約大半)只是我還未作成一篇完整的記事,例如最後更新時提到的新礦脈... 另外,我也開始打目標真正踏入「另一個範疇領域」中,此事的工作量稍為大。在此我先不表明此「範疇」為何,但其實我一早已有作此類記事,只是為求質量的提升,現在是打算更實際地編寫,故便需更多、更(相較下)「正規」的編作時間來完成。反正很快大家就會知曉,也不是什麼新事物,所以也不需以「驚喜」來形容,只在「期待」的程度就足夠了。還有,有一位同好,早前曾在電郵中答應你的,如果你有看到此篇小言的話,到訪馬鞍山一看你的礦點的約定,我一直仍記在腦裹,只是真不知何時才可實行。也說過我除了對上一次有記錄到訪洞外稍看後,再也沒到過該地...反正我這人應承後不會不做。

在此我答應善者同好們,我會在今年完結前,最少會發佈一至兩小篇記事作一小更新,把還未有時間作成的探尋發佈,或者是更新較簡單的礦石集...也感謝各位仍舊的小支持。

2020年6月5日星期五

鉛礦坳之「鉛礦」-- 探尋記事

此篇為鉛礦坳(Lead Mine Pass)的鉛礦場探尋記事,將數次探尋合為一篇。有關鉛礦坳的鉛礦資料及礦場相關,可查看另外兩篇記事。

此記只是記錄探尋的部分過程、路途,不會提到礦洞的位置。已將礦洞與探尋記錄分開,兩者各獨立。如此便可避免位置的曝露...否則或許會再出現砍樹開路等破壞。總之即此探尋記事所記錄之途,礦洞未必在附近。

此探尋記事亦只記錄了約半的探途,主要是記主要路徑一帶的探尋。一些零散的探尋未有記錄在此,故此記事並不十分完全。
---------------------------------------------------------------------------------------
事實上這在我的預期中,鉛礦坳的鉛礦探尋應將十分困難。其作為香港其一已知最古老的礦場(由開採至今已有約150年之久遠)、而久缺資料、範圍廣闊、一帶植被亦相當茂密。本來我是把鉛礦坳的探尋次序放到所有探尋計劃中的尾部。但自基本上皆已到訪鉛礦坳附近的其他可能鉛礦後(梧桐寨鉛礦、甲龍鉛鋅礦、川龍鉛鋅礦),便打算「一氣呵成」將就在鄰近不遠、那一理論上最難以探尋的鉛礦坳亦順道一併作計劃探尋。

結果探尋比預期簡單,主要原因是植被的密度並沒有預期般茂密。經過3次到訪,每次各走不同路線的探尋後,在不同區域中,共找到數個「完整」的礦洞。也找到不少疑似已全塌的淺洞及壕溝,為鉛礦場開採工作的可能性十分大。

  • 城門水塘、陂頭肚村東部

路邊河澗

2020年4月6日星期一

尋礦心得小言

(2019年4月14日)
此記事為這些年來對於探尋礦石,尋礦的心得小言



一直以來我都是順其自然、以隨行隨找的方式尋礦,偏喜好於發掘新事物、不太喜歡依舊物作探尋...只是至約上年年末,因打算開始採集更多元化的礦物(底下電郵與網友集礦者兄的交談也是推動上舉的其一原因)畢竟在香港裏,部分較特殊的礦物也許只有唯一、或二個的礦點(如大嶼山的石榴石),這才不得不到特定的地點去...故在這最近(約2019年4月之時)的打算過後,暫將時間重點放到了探訪已知礦點及礦場上...很少走上「自遊」的日程,故見礦標比以往少。另外原本一向我亦沒有按照或參考任何資料前往尋礦,因此見礦石集中的金屬礦物不多,且以石英水晶為主(最為易尋的礦物)...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以新標題圖片-取代舊有文字標題

日前,突起以圖片作網誌「封面」的念頭。因過往見不少網誌都以一圖片作封面標題,取去那單調的文字,亦更美觀。坐言起行,立刻從過去由自己拍攝、曾發佈於網誌的相片中,挑選出數張適合作封面圖片的相片,並經簡單步驟設計製作成美觀的標題圖片,成品如下。











可是,問題來了。數幅圖片的品質似乎亦不錯,不相伯仲。選擇出現困難...若blogger有一種可以隨網頁的刷新而變換封面的功能,便可完美解決我的問題...最後我決定在稍後以直覺或機率來選出最終的使用圖片...由於不捨製作出的圖片終未被使用,故起此小記事以作紀錄。

可能會在未來拍攝一些與礦石礦場相關的相片作為封面再作更換,以配合網站主題。

大欖略記(綠泥石/金紅石包裹體水晶、鏡鐵礦等)

此篇為略記,大欖地區中探尋所得之新發現,重點發現是:含金紅石(rutile)的包裹體水晶(即鈦晶)更伴有綠泥石(chlorite)。其餘是一些質量一般的赤鐵礦(Hematite)(鏡鐵礦(specularite/specular hematite)),還有一些零散常見的水晶。這些礦物分佈在數個附近的不同礦點。

此礦點亦不明確指出。位於大欖,熟識此地區的人應不難找到此處。礦點不算隱閉、但能否找到礦點就要靠自己了。據探尋結果所得、金紅石的含量極之少, 大概只有痕量(trace)的程度,故此標本實在稀有,相當難得。這也是首次在香港找到金紅石的礦點(雖只是包裹體的形式出現且數量極少)但可能有一定的地質礦物上的研究意義。

鈦晶即一般常稱的其中一種「髮晶」。因金紅石其中由鈦(Ti)元素組成而稱其為鈦晶。

這是上年度約8月夏天時的行程,至今才上傳。
---------------------------------------------------------------------------------------------------------------------------------
上山路途旁的村戶

綠泥石、金紅石包裹體異象水晶 (phantom quartz with chlorite and rutile inclusion)-1
見積聚於左方晶面下的綠泥石、及少量散佈於水晶中的條狀金紅石晶體
十分之稀有難得

香港本地集得礦石集(十四)不定期更新 (4月1日終)


  • 所尋得之礦石每達到一定數量後,便會開新一篇章,此為第十四篇。
  •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此記事,也可看看以前的礦石集(一、二...)
  • 由於組頁上大部分的圖片都經過壓縮大小,可點按圖片查看原圖稍為清晰
  • 另外,此篇中開始添加了一些以微距重新拍攝的舊有標本,我會以 [R] 來標記在相下的描述內以記認,原標本可在早前的礦石集中查看。

礦物黑水晶
濁黑水晶(morion/smoky quartz)
相當難得,其色澤及形狀是目前品質最好的黑水晶單件
可見晶體中夾雜着一些雲霧般的「雜質」,應是形成時局部過多的氧所造成

脈狀淡紫水晶(vein lilac amethyst)
此處的紫水晶的顏色是淡紫的丁香色(lilac)
非常難得的一件,艱難地終於採出了一個橫切面般的塊片狀標本
這可顯示出原礦脈的走向,兩側的晶體向內生長,最「外層」有一乳白石英層作界


黑水晶
黑水晶件(morion/smoky quartz)-02
為葡萄至砂晶狀的結晶,頗有立體感
此件十分難得,也是目前最大的黑水晶晶簇標本

香港礦物
依舊有一條乳白色的石英小脈入侵(上方)水平略傾斜,較粗

其中一顆較可觀的刃狀黃玉晶體(topaz crystal)
微觀放大下

雙面結晶水晶
可見水晶由中間垂直的「生長線」向外生長,形成整體向外、幾乎無斷面的雙面結晶體


香港礦物
[R] 黃玉晶簇於石英晶面上(topaz crystal cluster on quartz)
魔鬼山
在微距下,晶形更清晰可見,但似乎放大的倍數還不足夠攝出完全清晰的圖像

綠泥石、金紅石包裹體異象水晶 (phantom quartz with chlorite and rutile inclusion)-1
見積聚於左方晶面下的綠泥石、及少量散佈於水晶中的條狀金紅石晶體
十分之稀有難得

孖指南崖-閒遊小記(探尋發現-小型鎢礦脈礦藏點)

此篇為小記,城門地區探尋所得之新發現。早前,在城門南面附近閒遊之時,意外發現了一條帶有黑鎢礦(wolframite)的幼石英礦脈。

而此行路途所走經的「孖指南崖」,事實上我是在探尋礦物之時不知不覺間走上了。因看着只是些普通石坡、路途上也確實沒有何難度大處,故我在途中只以為是些無名的小坡。後來回家上網搜尋後才知走的是似乎有一定難度的「孖指南崖」但只見一兩篇記事,看來是條極冷門崖線...也難怪我不知此線之名。

孖指徑南面山崖
崖中小景
孖指南崖

新發現之鎢礦礦脈露頭(outcrop)
孖指徑之上,可同時看到針山、城門水塘、下城門水塘
全景圖
黑鎢礦於石英中
按照慣來的一張簡單的分析圖 (wf:wolframite/qtz:quartz)
也可觀察黑鎢礦的解理面光澤,即是風化後仍可見部分
此礦脈約4cm寬,以目前所見,石英脈中除了黑鎢礦、微量雲母外未見有其他礦物伴生。黑鎢礦的含量以此寸尺的礦脈來說頗多。或許於礦脈中的某個高度會有更豐富的鎢聚集。此礦脈的發現可能在針山附近地質方面有一定的意義...在附近約1公里處正是針山鎢礦場所在。礦點位置不明確指出,位於上此行的路途上,明顯易見,只是看你能否觀察到其中的鎢...

黑鎢礦在香港已知的礦點,如鎢礦場來說並不算罕有,但由自己所發現的新礦脈還是有一定的紀錄價值...礦脈一帶沒有任何勘探或開採的痕跡,故在鎢礦的「黃金年代」此小礦脈似乎幸運地「避過一劫」未被發現。我沒有多發掘此礦脈,因此礦脈應不是有完美結晶(晶洞)的礦脈類型。故只取數塊小標本作紀錄,不作無大意義的破壞。

(因為此新發現的鎢礦礦脈的篇幅較小...反正也走了,便順道小記一下此行走經的崖線,令此記事更為「充實」)

孖指南崖當然是位於孖指徑旁,於城門南面。難度為2,草叢密度低至一般、且高度低於大腿下故無需特別注意。偶有沙石,較多攀爬。於崖壁中上段有一兩處失手或會墮坡的險峻之處,危險性較高,難度絕大部分是加在此。路程極短,需時短、此路線即使走較慢亦可在2小時內完成,只看你如走何路線及停留時間,時間不會相差太大。雖稱作「崖」,但對比起其他熱門崖線,確實只是一個簡短的「小崖坡」,風景在對比之下略遜...也許這是此線如此冷門的原因。

米勒指數(Miller indices)淺介《一》- 晶面及立方晶系

此記事為-米勒指數(Miller indices)淺介《一》晶面及立方晶系
因我不希望篇幅過長,故我將此小文章分開成兩小部。還有接續的下一篇記事 《二》晶向及六方晶系。

小序:米勒指數(Miller indices) —— 一種適用於晶體上用以示表示位置(晶面及晶向)的一項「標記」。米勒指數更多應用於如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中材質的晶體結構上,故礦物晶體亦可同樣應用在其中。米勒指數可在標記晶面及晶向時,分別稱為「晶面指數」及「晶向指數」。看到數學上的元素,有人可能會立刻退後半步...但事實上並不複雜,我自己亦算是一位「看到數字便頭痛」的人,可在我看來其中更多的是幾何學上的元素...大概只需要一些空間想象力。

自問才疏學淺,只因對礦物的興趣才知曉米勒指數。故只在此粗淺的略為介紹米勒指數的原理。主要會配以簡單粗略的手繪圖來說明米勒指數(以軟件繪圖會相當麻煩耗時,故我選擇一邊隨寫此篇、一邊隨手繪畫更方便)

礦物晶體
同時包有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及礦物晶體上的例子

米勒指數(Miller indices)淺介《二》- 晶向及六方晶系

此記事為-米勒指數(Miller indices)淺介《二》晶向及六方晶系
因我不望篇幅過長,故我將此小文章分開成兩小部。還有接續的上一篇記事 《一》晶面及立方晶系。

小序:米勒指數(Miller indices) —— 一種適用於晶體上用以示表示位置(晶面及晶向)的一項「標記」。米勒指數更多應用於如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中材質的晶體結構上,故礦物晶體亦可同樣應用在其中。米勒指數可在標記晶面及晶向時,分別稱為「晶面指數」及「晶向指數」。看到數學上的元素,有人可能會立刻退後半步...但事實上並不複雜,我自己亦算是一位「看到數字便頭痛」的人,可在我看來其中更多的是幾何學上的元素...大概只需要一些空間想象力。

自問才疏學淺,只因對礦物的興趣才知曉米勒指數。故只在此粗淺的略為介紹米勒指數的原理。主要會配以簡單粗略的手繪圖來說明米勒指數(以軟件繪圖會相當麻煩耗時,故我選擇一邊隨寫此篇、一邊隨手繪畫更方便)

礦物晶體
同時包有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及礦物晶體上的例子

探尋發現--多層脈狀石英脈 (chevron quartz vein)

此礦脈與已尋得的其中一條含紫水晶的礦脈的礦脈類型十分相似,主要是其鋸齒狀(chevron pattern)或是帶狀(banding)、由相同或不同顏色的石英所組的多層層狀紋理外觀。比起前者其結晶層數更多,形成的紋路更可觀。但此礦脈中的石英顏色以黑色、煙灰色為主,只有痕量的淡紫色致色區。

我不知道應如何以中文來稱呼有這類型構造的石英脈(一般英文中最多是以 chevron quartz、較少則是以 banding/bands quartz 來稱呼這類型花紋的石英)但在中文上沒有一個常見普遍的說法...故我在後直接以英文簡單稱呼其為「chevron quartz」會比較方便。

叢中,成色較佳的其中一段露頭(vein outcrop)
看到礦脈表面已知到是一條有可觀石英的礦脈,故在集礦前先拍下首將礦脈相片作紀錄

經過數年的時間來探尋,此礦脈最初是由一些推斷而發現了一條幼而無色、但有着少量異象層的石英脈(礦脈A)。後來在附近的草叢中再找到了另一更大型的石英脈,有一定工作難度,即此篇中的重點目標礦脈(礦脈B-露頭a)。再後沿礦脈走向探,發現了與前者為同一礦脈、隱藏於小叢下的露頭(礦脈B-露頭b)。然後再沿礦脈走向再尋得了該礦脈的第三個露頭(礦脈B-露頭c)。最後最難得的是含有少量成色較深的黑水晶區域脈段(礦脈B-露頭d),此區域的工作較困難,需時較長,仍有待發掘。

有關魔鬼山礦場的再三告誡

有關魔鬼山地區的綠柱石礦,現時所見,仍在不同位置發現有新的「開拓」路徑的痕跡,再有幼樹被砍、矮叢再被踐,雖為數不算多,但可看出是有一定人數的團隊所為。再三強調...該處沒有任何必要再去作出不必要的破壞。

最為需要警告遊人、最為危險的是,我早前已提及的蟒蛇。我早前不詳細說明,是因我沒想到後來會有人如此破壞,沒預料有人會到叢內深處,現在不得不說。事實上,我已在後來與該蟒蛇碰面,我不打算把相片放上來,因我不知會否有人為此而再臨,若不相信我言,早前的脫皮就是最好的證明。此蛇在叢中一帶游走棲息,有一定的地盤範圍。我所見,該蛇已佔據某小型礦洞作為一蛇穴,在茂密的叢林下,如不走近至數一兩步距離前根本無法看見,危險更甚。都說蟒蛇是一種普遍性情較温純、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一種巨型蛇種。但現在是我們進入叢中,牠明顯會成為被動,而你成了主動的一方。我們永遠不知道每隻蛇的性情,故要假設牠最壞情況的攻擊性。要知道牠有足夠的能力殺死一名成年人,被其咬到或纏到,只要一旁無人幾乎已死9成。也許你會認為只要多於一人便足以應付...但於一地,如有一條的話、那附近很可能有另一條性別不同的伴侶,到時就不是兩三個人可應付的事。還要記得所處的不是開坦的平地,是寸步難行的灌木叢...在遇到上述的危機之時,無人可保證能在此等環境中全身而退。

可能有些卑劣者,仍會帶備工具、開山刀等劈路。但我懇求這些人不要再危己害「人」,勿打擾或傷害該蛇、至破壞其居所,牠是主人。這也是為何我在該地不停留過久,為保護自己安全的同時也放過這些本來對人類無害的動物,避免兩物之間因「誤會」導致的衝突,避免「你死我活」的場面而導致任何一方傷亡。勿再作無甚意義的事情,利物利人。

要「不留痕」真的有如此困難?為何如我或集礦者等人皆可在到訪後不留痕;而有些人,卻總要「留下一些痕跡」作出破壞,削除草木、破壞原貌來滿足自己的私利--所謂「方便」到訪才作罷?...


(雜言)

最近有閑,到了網上作一些瀏覽。無意中在礦物學會的fb上,留意到有一九徑山的行程。細看內容...不就是我約兩年前所貼出的九徑山石英礦點(詳可查看九徑山篇)連山徑地點亦同為麥理浩徑10段。想不到尋得的礦點有榮幸被學會到訪作採集...此礦點似乎已被不少同好所探尋,早前九徑山記事中也有同好留言說,該礦點讓他得到了相當收獲,十分滿足。看來該礦點的水晶數量是真的巨大。遲些有空或許我會再到訪該地看看礦脈變得如何...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

記事長度分類

在此說明一下,本站以略記、小記、記、長篇為記事內容的長度作分類。

-略記是長度內容極短的記事,通常相片及文字亦不多,比較多用於探尋所得的新礦點。
-小記是內容較為短小的記事,應是使用最多的一類。適用於各類型的探尋。
-記即一般長度的記事,相片文字稍多,通常是包有探尋、記錄尋礦行程等的較長記事。
-長篇是內容冗長,相片極多,幾乎記錄全部行程活動的記事,是數量較少的一類記事。

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

沙田銅鑼灣長石礦場-探尋小記/礦場小資料

[2019年1月14日首次發佈/2020年3月16日更新(圖片小補充)]
沙田銅鑼灣長石礦場在一些資料中偶有聽聞,屬露天及小型開採。但資料不多,實際的開採位置亦未有提及。故此行往探尋此礦場...現時該開採處似乎已被納入私人範圍,故我從另一面的山坡上探再轉向往推測的位置處。在衛星圖中見該處植物叢生成一片林地,但我仍希望到林下一探,看會否或仍有露出的岩壁(重點偉晶岩)可觀察...後經過叢中的探尋、根據實地所見、前人資料所述及歷史航空照片,已可相當肯定該處就是沙田銅鑼灣的長石礦場開採處...

資料方面不多,只有前人的一小段文句描述、一些歷史地圖與一幅歷史航空照片,主要是推測礦場的開採位置...故在此一併貼出不再另作另一獨立的篇章


礦場開採處現狀(2019)
石英上風化頗重的長石

礦場開採處現位於某私人範圍的山坡上的叢林之中,如資料所述可見約10m高的一處凹地,凹地中已長滿一般茂密的植被成一小片灌木林。仍可在一帶地上找到常見的石英(偉晶岩中長石的伴生礦物)及小量已嚴重風化的長石(因是開採礦物故碎礦中不多見)。由於風化的泥石及植物的生長掩蓋(見圖),及似乎曾蓋上一層水泥保護土壁,該處已難以觀察到昔日的開採露頭,只能看到地形的明顯變化。

2020年3月13日星期五

國際權威礦物網站-mindat的場合


mindat是國際上的礦物權威網站
此上半年大概亦不會有大更新。因各種原因(現主為疫症問題)尋礦活動進度十分緩慢。
在期間尋得了不少品質優良的標本,亦有不少新發現,只是暫時未有空閒作上傳及小篇章。

但最近,我打算在mindat
國際權威的礦物網站上、加入這國際上為首的大網站(事實上我在2015年時已註冊為會員)與各礦物愛好者一同分享。也可盡我所能的去協助完善、補充香港地區在此網站上的資料。

然而,要在這網站上「存活」當然是困難重重。其實我講得稍為誇張了。但是,當你首次上傳相片前,就已經需要送達請求,來說明你打算上傳相片的原因、對網站有何幫助等...你需要大概數日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接受審批。然後,相片的規格亦較為嚴謹(畢竟是數一數二的國際網站)。但最為困難的,我想大概是等待照片審批的時間。

接近兩星期的時間後,首兩張approved的相片

因我是首次上傳相片,故我當然先留意相片的上傳狀態。但待了一日、數日後卻仍處於「pending approval」的階段。後來經一些途徑得知,此網站的所有審批都是由人手、活人來遂一檢查,並不存在機器。幸運的話,最快可能是幾小時;不幸之時,大概可能要一個月或更長。而每個地區(你所上傳的相片的;無論是礦物或實址相片)似乎都有一特定熟知該地區的管理員作為審批者,而你我皆知,香港這地方...實在。

最後,接近兩個星期過去了,再次到訪網站,終見其中兩幅相片變為了「public galleries」,有種莫名的感動。但看來,餘下的四幅相片,又是無了期的等待。這表示所需的時間,平圴來說可能還要更長...另外要注要的是,所有審批,他都有權「reject」,並不是絕對會成功。我大概應慶幸自己暫時還未有此遭遇。

我多半只會上傳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獨特或品質良好的標本,畢竟這是國際權威的礦物網站。

總之,我仍會以此「尋礦」小網站作為主要的發佈平台。這些年來,感謝各真誠的到訪本小站者。